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關于森工 -> 發展歷程 -> 歷史沿革
治危興林的偉大實踐鑄就森工改革發展之魂
2017-05-27        森工總局新聞中心

  光陰荏苒,林濤陣陣,時光不知不覺走過了20年的歷程。

  20年前,面對可采資源危機、企業經濟危困的“兩危”困境,全省森工180萬干部群眾,毅然走上了突圍解困和振興發展之路,在1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林區,展開了一場浩大的跨世紀工程,譜寫了一曲自強不息、開拓奮進的壯麗史詩。治危興林工程是一場森工戰略性突圍的關鍵性戰役,是林業發展史上的一次浩然壯舉,是森工改革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和里程碑,是森工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振興發展的一次偉大實踐。特別是國家在此期間全面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使森工林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走出了一條具有森工特色的生態建設道路,為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今天,我省森工開展紀念實施治危興林工程20周年活動,回顧20年來的風雨歷程,展望森工未來的發展前景,對增強森工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堅定改革創新的信心,進一步解放思想,推進森工改革開放,促進林區生態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上世紀80年代,我省森工陷入森林資源危機和企業經濟危困的“兩危”困境。森工“兩危”的成因是歷史性的、多方面的。總的來說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共和國建設百廢待興,需要大量木材,森工顧全大局,盡一切努力完成國家指令性計劃,導致長期過量采伐、超負荷作貢獻的結果。從理論上總結,屬于長期違背林業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重采輕予的歷史積累。加上林區建設投入先天不足,社會負擔過重,束縛生產力發展的“三單一大”(單一計劃經濟、單一木材生產、單一全民所有制和大鍋飯、鐵飯碗)的舊模式始終未能得到有效破解,從而導致資源性、體制性、結構性、社會性“四大矛盾”日益突出。森林資源數量急劇減少,森林質量明顯降低,當時有13個林業局可采資源基本枯竭。森工企業積累了大量問題,開始出現全行業虧損,而且“兩危”形勢處于日益加重的趨勢。森工向何處去,森工還能不能生存,森工是就此一厥不振,還是在逆境中背水一戰、絕處逢生,這是擺在當時森工180萬干部職工群眾面前的一道歷史課題。

  當時幾屆總局黨委領導班子,站在對歷史負責、對國家負責、對林業事業負責、對林區父老鄉親生存尊嚴負責的高度,深入基層,深入實際,調研研究,求計問方。林區廣大干部職工在面臨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雙重壓力下,振奮精神,恪盡職守,積極尋求新的出路,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開始探索“一下三上”(下調木材產量,大上營林、綜合利用、多種經營)、“四腳落地”(發展木材生產、營林生產、林產工業、多種經營四大產業)等發展替代產業的路子,同時積極向國家和省反映森工的問題,引起國家高度重視。國務院領導和各部委以及省委、省政府多次聽取和研究森工情況,決定從政策上扶持森工擺脫“兩危”困境。1990年初,省委召開常委會專題研究治理森工“兩危”問題,召開全省森工工作會議,出臺《治理森工“兩危”實現“兩個良性循環”方案》,確定了奮戰20年左右振興黑龍江森工的總體目標,制定出臺了支持森工發展的扶持政策。幾屆班子的多年努力終于得到了國家和省的重視和支持,森工的問題“上通了天、下著了地”,治危興林的行動也上升成國家和全省的行為。森工各級黨政組織按照治危興林的思路和要求,不等不靠,振作精神,克服困難,高唱《國際歌》,立足自己救自己,響亮地提出“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動員起來,治危興林,路在腳下,貴在有恒”,帶領林區職工群眾開始了跨世紀的治危興林工程。

  一場《維護生命線,拯救大森林》的大討論,以《黑龍江日報》為主要平臺在全省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一個以“四向(向內、向下、向外、向上)四靠(靠政策、靠改革、靠管理、靠科技)四文明(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創建文明環境),四腳落地林必興”為主要內容的《治理森工“兩危”實現“兩個良性循環”方案》出臺了。

  一個林業不再僅僅是林業行業的事業,而是全省各行業、各部門和全社會的事業的氛圍形成了。

  一個在森工全行業“低谷高歌奔解圍,千軍萬馬為興林”的宏大解困戰役組織起來了。

  一項史無前例的保護天然林的德政工程在我省森工林區實施了。

  一個以“合江模式”和“國家需要木材時是砍樹英雄,國家需要生態建設時是種樹模范”的以馬永順為代表的典型群體出現了。

  治危興林初期,森工180萬干部群眾的行動是雄偉而悲壯的。從保護森林資源的大局出發,森工主動大幅度調減木材產量,把木材產量由1260萬立方米調到670萬立方米。由于當時國家、省沒有出臺大的扶持政策,企業的經濟形勢雪上加霜,職工的生活狀況進一步惡化,大量拖欠職工工資,企業和職工付出了巨大代價,到1997年末,累計虧損掛帳10.33億元,福利費超支掛帳9.34億元,災害損失掛帳16.7億元,銀行貸款101億元,38.2萬名職工下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僅為2489元,累計拖欠職工工資14億元、離退休養老金12億元。困難沒有壓倒森工各級領導干部和職工群眾,卻在困境中體現出了森工人為國分憂的大局觀,體現出了森工人勇于犧牲、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懷。森工上下以犧牲企業和個人利益,換取重點國有林區森林資源的復興,換取青山常在、永續利用,換取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這一保護森林資源的壯舉,不亞于開發建設初期對國家的奉獻。180萬森工人在治危興林大旗的感召下,斗志不減,負重前行,在與困難的抗爭中,迸發出一種顧全大局、自我解困的進取精神和求振興、求發展的昂揚斗志。

  森工人的勇氣、森工人的胸懷、森工人的氣魄、森工人的智慧,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的首肯,也得到了全社會的認同和支持。

  1998年,在治危興林艱難前行的8年后,國家做出了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戰略決策,繼續調減木材產量,大力保護森林資源,加大對森工的政策和資金扶持,為從根本上緩解森工“兩危”帶來了希望和機遇,有力地推動了治危興林向縱深發展。經過兩年試點,2000年開始在森工林區全面實施天保工程。200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出臺了《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對林業進行了新的定位,我省森工順應林業發展方向,在率先求變、轉型發展上邁出了新步伐,提出了建設“四大體系”的戰略構想,即加快構建完備的生態體系、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完善的林區社會體系,森工林區進入了以生態建設為主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新階段。天保工程不僅為危困中的森工帶來“真金白銀”的輸血式扶持,也同時帶來了轉產轉型的造血式支持。到2009年末,天保工程總投入207億元,其中中央累計投入189.5億元,地方配套17.5億元,國家和省先后出臺了免除森工企業部分金融機構債務、國有和集體富余職工一次性安置、公檢法納入中央政法編制、提高中小學教師工資待遇、補發拖欠工資等一系列政策。如果說前8年的治危興林,森工一直在不斷轉變思路,苦苦尋找出路;治危興林后12年天保工程的實施,森工則真正獲得了“浴火重生”,實現了長足發展。

  20年不懈努力,把治危興林和天保工程的目標變為了現實;20年艱辛探索,換來了森工歷史性的重大轉變。

  ——成功實現了由木材生產為中心向生態建設為中心的轉變,森林資源恢復增長,生態效益明顯提高。牢記生態建設是國家賦予森工的第一責任,大力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從1989年到現在累計少采木材7590萬立方米,少消耗森林資源1.2億立方米;林面積增加166.66萬公頃,增長24.5%;森林總蓄積達到7.52億立方米,增加1.19億立方米,增長18.8%;森林覆蓋率達到83.9%,提高19.73個百分點,實現了森林資源面積、蓄積和覆蓋率“三增長”。據測算,僅實施天保工程以來,森工林區就增加生態效益和木材效益共計2797.9億元,是中央和省投入的14.9倍。

  ——成功實現了由“獨木支撐”向多業并舉的轉變,產業結構趨于合理,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經過多年努力,森工的產業經歷了由“獨木支撐”到木材生產、林產工業、多種經營“三足鼎立”,到四大產業“四腳落地”,再到目前五大產業“多業并舉”的發展歷程,森工經濟逐步走上了快速持續增長、結構不斷優化、效益明顯提高的發展新路。與啟動治危興林的1989年相比,森工年度產業總產值由51.8億元增長到297億元,產業增加值由21.8億元增長到124.4億元,森工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全行業實現扭虧為盈。營林基礎產業地位得到夯實和鞏固。木材生產主財源地位基本確立。多種經營作為替代產業得到長足發展,基地和龍頭企業建設不斷加快,僅黑木耳栽培就達到15.5億袋,為職工增收15億元,成為致富一方百姓的產業。林產工業不斷向精深加工邁進,木材加工園區達到12個,實現產值60.5億元。森林旅游作為森工的優勢和特色產業得到蓬勃發展,重點打造了鳳凰山、中國雪鄉、鹿苑島、亞布力、平山黃金旅游帶,年接待游客350萬人次,實現產值11.7億元。風力發電等新興產業也開始嶄露頭角。

  ——成功實現了由相對封閉向對內對外全方位改革開放的轉變,體制機制不斷優化,發展活力充分釋放。推進了產權制度、經營機制改革。988戶中小企業完成改組制,589個林場(所)實行森林資源管護承包責任制,占94.4%;參加管護經營的職工家庭7.5萬戶,落實管護經營面積847.8萬公頃。探索了內部政企分開改革和森林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大力招商引資,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大力開展局縣共建,推進對俄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累計完成對俄采伐286萬立方米。

  ——成功實現了由生產建設為主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轉變,民生狀況明顯改善,林區社會日益繁榮。教育衛生和文化體育事業快速發展;職工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1999年相比,在崗職工年工資提高了213.8%,487個林場進入“人均收入萬元林場”行列,占83.4%。森工已經全部還清拖欠的職工工資和退休金。分流安置富余職工34.5萬人,林區安全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增就業3.27萬人,再就業2.91萬人,開發就業崗位2.3萬個。解決了5.55萬“五七工”、“家屬工”參保問題;61萬城鎮職工居民參加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5%。信訪上訪率大幅度下降,林區社會和諧穩定。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部署和要求,全力推進森林生態城市(鎮)建設。近三年來,累計投入94億元,改造棚戶區812.5萬平方米,到今年底共有16.25萬戶職工家庭遷入新居;投入13億元,建設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93萬平方米;投入38.5億元,建設了森林生態城市(鎮)和旅游景區景點的道路、電力、通信、給排水、文化活動場所等基礎設施。森工“三江”林區已建成省級先進示范小城鎮20個、省級綠色城鎮標兵10個。

  跨世紀的治危興林和天保工程,既是創造性的偉大實踐,也是不斷探索的艱難歷程,既積累了實踐經驗,也給森工未來的發展帶來深刻啟示。一是治危興林和天保工程匯聚了國力民智。特別是國家實施天保工程、老工業基地改造等政策支持,我省對森工改革發展的支持和扶持,往屆總局黨委班子以及各級組織對森工振興發展的高度責任感和事業心,森工5.6萬名黨員和100多萬職工群眾的百折不撓、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奮力拼搏,這些都是治危興林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證。二是森工的振興發展緣于不斷解放思想。森工的解放思想始于治危興林,20年治危興林的歷程,就是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歷程。森工發展之所以取得明顯成就,就在于始終把解放思想作為開路先鋒。三是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取決于堅持發展。無論是面對多么困難的局面、多么復雜的形勢,還是應對各種矛盾的制約,森工都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務。森工今后要實現大發展快發展,還要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含糊,堅定不移地推動發展。四是必須堅持以改善民生來凝聚民心。森工多年來始終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最大的政治,堅持實實在在地為林區職工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只有不斷改善民生,讓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全體職工群眾,才能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把森工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20年厚積薄發,20年改革激蕩。治危興林和天保工程的偉大實踐,給予了森工從容與自信,治危興林所凝成的自強不息精神也將成為引領森工未來發展之魂。

  今年2月和5月,省委書記吉炳軒先后兩次到森工林區調研,并做了重要講話,明確了森工改革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對森工今后的改革發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吉炳軒書記反復強調發展的重要性,指出“森工第一位的任務就是加快發展,只有發展才能夠保護好這塊大森林,建設好新林區。森工潛力巨大,優勢很多,發展前景廣闊。要充分發揮好生態資源、林木資源、旅游資源、北藥資源、綠色特色食品資源和礦產資源等優勢,盡快把產業發展起來。”吉炳軒書記心系林區職工群眾,強調要把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吉炳軒書記對森工賦予重托,要求森工在全省城鄉一體化建設中發揮率先作用。吉炳軒書記的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森工林區的深入了解和準確判斷,以及對森工未來發展的高瞻遠矚,為森工實現大發展快發展指明了方向,使森工發展的思路更清晰,發展的路子更明確,發展的信心更充足,發展的決心更堅定。在森工治危興林20年后出現重大拐點時刻,吉書記的講話對指導森工改革、創新、發展,意義重大。

  森工總局黨委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林業局的戰略部署,確定實施“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從2010年到2015年,為調整與發展階段,2015年森林總蓄積要達到7.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要達到85%;產業總產值實現580億元,產業增加值達到240億元,年均增長13%,比2009年翻一番,職工人均年收入達到1.5萬元。第二步從2016年到2020年,為提高與跨越階段,2020年森工總蓄積恢復到森工林區開發初始的9億立方米,產業總產值增加值比2008年翻兩番,職工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元,與全省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會。第三步從2021年到2030年,為富裕與文明階段,全面建成社會主義新林區。

  要繼續解放思想,讓改革開放的道路更寬廣。要通過解放思想,進一步增強改革開放意識,牢固樹立大改革、大開放、大發展的理念,不斷增強加快森工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進一步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動森工新一輪大發展。

  要搞好生態建設,使國有林區的森林更豐茂,讓黑龍江森工在全省乃至全國生態建設中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要全力以赴推進森工生態功能區建設,注重資源保護、產量調減、經濟轉型、產業振興以及森林的持續利用。加大植樹造林工作力度,繼續推進局址森林生態城市(鎮)、生態林場所和綠色通道建設。啟動實施生態移民戰略,2年內撤并188個林場(所),移民12萬人。

  要加快產業發展,讓林區經濟的實力更雄厚。著手新上和壯大一批優勢明顯、競爭力強、牽動力大、回報率高的龍頭項目,盡快把產業發展起來,走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集團化發展之路。

  要大膽改革創新,讓改革開放的動力更澎湃。推進森林分類經營,探索林地的經營承包責任制,推進森工企業的資產重組,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參與企業的改制、改組、改造,以現代企業制度引領產業的集團化、規模化發展。

  要注重改善民生,讓林區百姓的生活更美好。抓好“人均收入萬元林場和人均收入萬元社區”試點活動,抓好經營性收入的提高,完成480萬平方米、投資57.6億元的棚戶區改造工程,抓好1000公里、投資5億元的通場公路建設,搞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普通高中達標學校建設工程,搞好林區社區衛生服務和基層衛生所建設,實現新增就業3萬人、下崗人員再就業3萬人的就業目標,做好社會保障擴面工作。

  要推進城鎮建設,讓森工林區的城鎮更繁榮。把森林生態城市(鎮)建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載體,確定采取“三大組群發展(以23個局址為主的5萬人以上規模的森林生態城市群、以50個中心林場所為主的千人以上規模的森林生態小城鎮群、以10個知名景區景點為主的旅游城鎮群)、五種類型定位(旅游、工業、邊貿、商貿、特色產業主導型)、十個試點引領(興隆、綏棱、亞布力、山河屯、柴河、東京城、綏陽、清河、鶴北、東方紅)”的“三五十”城鎮建設發展模式,用3到5年時間,在森工林區建成森林生態城市(鎮)群。要科學規劃,重點推進,創新投入機制,強化產業支撐,堅持狠抓落實。

  要加強黨的建設,讓改革發展的領導更有力。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作用,不斷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執政的水平。切實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大興求真務實之風、開拓創新之風、艱苦奮斗之風,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努力創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業績。

  20年治危興林波瀾壯闊,20年累累碩果永載史冊。回望20年的艱苦歷程,從萬馬齊喑到精神振奮,從蓄勢待發到振興發展,百萬林區兒女沿著治危興林的道路和方向披荊斬棘、闊步前行。全省森工要牢記新時期所賦予的新使命,不負黨和國家的重托,不負林區群眾的期待,不斷開創森工林區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免責聲明 | 網站地圖  
    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主辦 咨詢監督電話:0451-82622425 郵箱:sgzwgk@126.com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文昌街66號 黑ICP備:05002205號
       
       
1分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