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關于森工 -> 發展歷程 -> 森工大事
春風染綠萬重山
2017-05-27    余冬鈺    森工總局新聞中心
  1977年冬,著名的作曲家王立平冒著刺骨的寒風來到帶嶺、五營、新青林業局,趟著沒膝的大雪深入到采伐作業點。在“順山倒”的號子聲中,他看到一棵棵參天大樹倒下,成為運往祖國各地的一列列木材。他在為林業、為林業工人自豪的同時,也在內心深處產生了一種憂慮:青山能夠常在嗎?
  老藝術家的擔心成了黑龍江森工林區在八十年代末遭遇的現實。
  據新中國成立后的森林調查顯示:1950年森林蓄積量19億立方米,1980年下降到153億立方米;森林覆被率1950年約為412%,1969年為378%,1985年是336%。黑龍江森工40個林業局中絕大多數陷于了經濟危困、可采資源枯竭的“兩危”境地。森工林區為國家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也作出了巨大犧牲。
  對于砍樹的人和被砍的樹來說,悲壯和慘烈也許就是一種宿命,為此付出的代價到底有多沉重,即使到了今天,我們未必就全部看得清楚。但在林區人眼里,國家的利益從來都是高于一切的。1992年,森工總局黨委召開了全系統營林工作會議,確定了加速資源培育的工作目標,推動了營林工作的大發展。1998年國家天保工程的實施使森工的營林事業更入佳境。
  由“重采輕育”、“重取輕予”的生產模式轉變成“撫育并重”、“森林經營”、“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理念和產業實踐,由“伐木工”轉變成“播種人”。林區的轉身是艱難的。一旦轉身以后,便有著異樣的光彩。森工林區治危興林和天保工程實施取得的巨大成就、趟出的發展道路、顯示的鮮活經驗產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震撼。
  在產業變革的前進腳步聲中,噴著蒸汽的森林小火車悄然退出了林區交通運輸的歷史舞臺,成為文化館中的陳列或森林觀光游中的新項目;伐木工人扔掉從前的采伐工具,扛起了鋤頭、鐵鍬,在昔日被他們剃成了“光頭”的荒山上植樹造林,撒播下綠色和希望的種子,勇敢承擔起林業生態脊梁的堅強使命——這昭示著輝煌的伐木時代的行將終結和一個全新的資源培育時代的開始。
  在林口局,許多人都會充滿感情地提起那一串當年的育林功臣的名字:霍璞、劉建、龐福利、王立明、邵云鳳、孫天經、趙學海、侯乃生、舒鳳梅……繼打造出全國首個百萬畝人工林后,林口人握起接力棒,克服育林基金欠撥半個億的困難,于2000年實現了造林200萬畝的宏大目標。200811月,在國家林業局和總局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全國國有林區唯一一個《人工林優質高效森林經營示范項目》在林口林區全面啟動,對紅松人工林優質高效培育、落葉松人工林優質高效培育、云杉人工林改培生產林、樟子松人工林生態疏伐等四個樹種分類型進行經營試驗示范,同時制定了“紅松、落葉松、云杉、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次生林”等五個優質高效林培育經營方式。到20111月,林口局人工林優質高效共經營作業36597畝,出材6794立方米,平均每畝消耗蓄積0.38立方米、出材0.18立方米。以培育、保護和發展后備森林資源、維護林區生態平衡為己任的幾代林口人,用勤勞的雙手和青春熱血,在莽莽林海中耕耘著綠色,收獲著希望,用蒼松翠柏樹起了不朽的豐碑。2000年-2013年,林口局人工林蓄積增長量達2650717立方米,這些寶貴的生態財富必將成為資源支柱,引領林口人走上富民興企的新征途。
  大規模、高質量地營造人工林,是龍江森工系統營林戰線采取的重要舉措。1998年以來,全林區的人工林以每年50萬畝的速度持續遞增。目前森工已有過半數的林業局實現了百萬畝人工林的目標。而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營林產業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雙鴨山林業局的施業區面積有15.5萬公頃,營林成果輻射到雙鴨山市各區、縣的城鎮小區綠化、城市道路綠化和高速公路綠化。這些綠化需求使苗木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雙鴨山局把森林撫育作業中的“被壓木”、“彎曲木”等本應伐掉的樹木,進行移植和培育,變成綠化樹后銷售,將枯立木、病腐木、霸王樹的樹根、樹干和樹枝加工成根雕和各種工藝品,變廢為寶,使生態效益轉化成了經濟效益。每年春季,林業局都會組織150人左右的隊伍,按照苗木的栽植計劃,在園區內的幾個作業點同時作業。每天天不亮就開始起苗、運苗、栽植、澆水等,一系列作業分工明確,緊張有序,檢驗嚴格,確保苗木當年成活率達到90%以上。
  建于1958年的紅旗,是鶴立林業局成立的第二個林場。“兩危”最嚴重的九十年代初期,紅旗曾改名“紅旗林業新邨”。頗具影響的“合江林業模式”,有紅旗的影子;合江“兩自立戰略”,紅旗是發源地之一。合江林區的許多體制改革和機制改革,都是從紅旗發起的。幾十年后,紅旗經營所又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從2010年起,按照“經營面積規模化、培育品種多樣化、生產管理科學化、經營銷售市場化、圃區建設生態化”的要求,林業局在此興建了集營林產業、生態旅游、科研基地于一體的全省面積最大的營林產業園區。4年來,累計投資2120萬元,現有苗木70多個品種,3500萬株,產值5600萬元。園林綠化工程公司應運而生。從園林綠化工程的苗木生產、工程的設計、施工及后期的定期管護實現一條龍經營,增加園區的效益產出,達到園區經營效益最大化。
  巍巍大山,生機無限。一幅營林產業化發展的壯麗圖景,繪不盡龍江森工的秀美山水,繪不盡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幅畫卷在林業工人手中徐徐展開,他們由過去的伐木工變為現在的護林員、營林員、森林生態保衛者,不僅是思想的跨越,更是一次革命性的變革。
  這場跨世紀的變革是怎樣的廣泛而深刻?廣泛至龍江森工縱貫小興安嶺、完達山、張廣才嶺 10萬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深刻到林木的根、林區人的心中了。走在林中路上的森工職工群眾,向世人發出了這樣的信息:主伐停止,營林不停!森工人不僅只會砍伐林木,更善于保護森林。森工人有能力實現停伐后由木材生產為主向生態建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有信心保衛好祖國北疆的這道綠色長城!
  在方正林業局東風街782號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院里,居住著一位普通的退休干部劉殿才。幾張綠色護林證、幾套紅袖標、一把修枝子用的舊砍刀,見證了老人默默堅持、為青山播綠的漫長光陰。自退休后,造林成了老人晚年生活中最大的事業。如今老人已是94歲高齡,但他歇不住,有空兒就去他造的林子里撫育,管護。30年彈指一揮間,群山染重彩,荒坡著綠裝,劉殿才義務栽植的146614棵幼苗也已成長為參天大樹。和風拂來,遍野染綠,漫山林枝輕搖。老人拄著樹干,布滿皺紋的臉上笑容燦爛。這位可敬老人的心境,清楚地昭示著以前那荒瘠的山地已經成為過去的記憶,越來越多的小樹正生長起來,一片片的森林正蔥郁起來。許多的細小音符合成一首綠色的交響,這交響如芬芳的春風一般,正吹遍整個林區,必將吹盡嚴冬帶給山山水水的殘雪,給森工人帶來充滿無限生機、百花盛開的春天。
  歷史是一條活著的根,生生不息,萬古不朽。一代代森工人歷盡艱辛為祖國奮力掀開綠色新篇章,在一張張黝黑的面孔中,一雙雙粗糙的大手中,一個個期盼的眼神與欣慰的笑容里,蒼翠成蔭的綠色海洋向未來奔涌而去。
  在這樣的歷史進程中,那一片片人工林傲然佇立,向世人展示著林區的前景與明天。
  這是寄托了共和國綠色增長光榮夢想的低碳產業,是凝聚了新一代務林人建設現代林業雄心的朝陽產業,更是承載著百萬林區職工興林致富滿腔熱情的民生產業。
  新中國林墾部部長梁希在描繪新中國的遠景時用了這樣的詞句:“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花香,萬壑鳥鳴,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
  卻愿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這是梁希的夢,也是世代龍江森工人的夢。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免責聲明 | 網站地圖  
    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主辦 咨詢監督電話:0451-82622425 郵箱:sgzwgk@126.com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文昌街66號 黑ICP備:05002205號
       
       
1分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