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時政 -> 媒體聚焦
【黑龍江日報】學思踐悟黨的二十大精神 促進森林資源保護高質量發展
2022-11-30        黑龍江日報

學思踐悟黨的二十大精神

促進森林資源保護高質量發展

張冠武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結合黑龍江省實際,做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的科學部署。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打造美好生態環境,加力推進“生態振興”,加快建設“綠色龍江”,黑龍江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明確、方向清晰。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項;在三大攻堅戰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戰;在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美麗中國是其中一個。

龍江森工集團作為生態建設主體,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在推動綠色發展征程上切實解決好森林資源保護統籌協調問題、長遠發展問題、內生動力問題,在維護生態安全上擔當責任使命。

以系統觀念統籌保護和修復森林資源

自然生態本身就是一個渾然天成的系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生命共同體。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就要切實肩負起“林草興則生態興”的使命,不斷提升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一是以推行林長制為基礎,構建生態建設一體化格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創新林長制工作模式,建立長效機制。強化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維護生物多樣性,加強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建設。推進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工作,開展森林督查、“亮劍護綠”等專項檢查整治工作。

二是加強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打造生態安全屏障。建立和完善全面保護、系統修復、用途管控、權責明確的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體系,確保森工國有重點林區所有天然林得以長期休養生息。推進智慧林業發展,構建全方位、多角度、全天候的智能管護網絡。

三是著力抓好森林經營,持續提高森林質量。持續開展造林綠化,不斷擴大森林面積,提升森林質量,增強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功能。對天然林中幼齡林,全面開展低強度透光伐、生長伐、衛生伐等為主的天然林撫育,促進林木生長。對于人工純林,以調整樹種組成為主,采取補植和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等措施,促進其向混交林演替。加強良種基地、采種基地、種子園、母樹林建設,推進苗圃標準化、智能化、現代化建設。加強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保障國家木材資源安全。

以綠色化低碳化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黨的二十大提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我們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著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實踐地。

一是樹牢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努力構建生態環保型、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探索打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

二是發展壯大營林綠化產業。培育紅松、藍莓、榛子、沙棘、藍靛果等經濟林。加快發展壯大綠化苗木產業,打造中國面積最大、品質最高、品種豐富的國有生態型苗木基地。

三是穩步推進森林農業。農業種植面積保持560萬畝以上,糧食產量穩定在25億斤。搞好種植結構調整,增加高產高效經濟作物種植比重。全面落實“田長制”,保護好黑土耕地。發展生態綠色養殖,提高標準化飼養水平。

四是不斷提升森林食品產業。加快建立森林食品產業體系,努力踐行“大食物觀”,建成高端果蔬基地,推進森林食品產業由粗放向集約、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型升級,打造國內一流森林食品產業集群。

五是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擴大中藥材種植面積,提升中藥材規范化、標準化種植水平。推進初加工基地、倉儲物流建設,促進產品流通、產銷對接,提高中藥材深加工能力,打造中國北方重要的中藥材種植基地。

六是加快發展旅游康養產業。發揮大森林、大冰雪、大濕地、大界江、大湖泊優勢,做好“涼爽”“冰爽”兩篇大文章,實施品牌化、一體化、四季化、融合化、鏈條化“五化”推進旅游康養產業,打造全國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康養勝地。

七是大力發展林業碳匯經濟。搶抓國家實施“雙碳”戰略機遇和黑龍江省支持森工開展碳匯試點的有利契機,打造森林“碳庫”資產生成和轉化的“先行地”,打通資源—資產—資本—財富轉化通道,加快將森林“碳庫”變成“錢庫”。

以生態文化培植生態文明建設根基

生態文化是一種人、自然、社會和諧一致、動態平衡的文化,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融合統一。生態文化作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創新、制度規約、行為典范和物質文化,并通過教化、規制、示范、樣板等進行生態文化培育,旨在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與物質文化支撐。

一是加強生態文化建設。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線,引導林區職工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增強生態意識、節約意識、低碳意識,推動林區形成節約集約和綠色低碳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從根本上緩解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約束的矛盾,切實承擔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任。

二是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立足建設現代化新森工,“遠學塞罕壩,近學北大荒,管理學一重”,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競爭力。

三是增強全員文化自信。弘揚森工創業史、發展史、奮斗史,讓員工感受森工發展的艱辛歷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自豪感。挖掘森工典型人物事跡,發揮先進人物的引領作用。講好森工故事、傳播森工好聲音,營造人人關注森工、愛護森工、發展森工的濃厚氛圍,鼓舞和激勵森工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作者系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鏈接

實施東北森林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的基本原則是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堅持因地制宜、推進系統治理,堅持質量優先、促進科學經營,堅持改革創新、強化政策引領。優化形成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等5個生態保護修復區,構建“三山兩原”的區域總體布局。

實施大興安嶺森林生態保育、小興安嶺森林生態保育、長白山森林生態保育、三江平原重要濕地保護恢復、松嫩平原重要濕地保護恢復、東北地區礦山生態修復6項重點工程。以縣和國有林業局為基本單元,規劃19個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項目。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免責聲明 | 網站地圖  
    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主辦 咨詢監督電話:0451-82622425 郵箱:sgzwgk@126.com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文昌街66號 黑ICP備:05002205號
       
       
1分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