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介紹 政務動態 公告信息 領導講話 重要講話 統計信息 發展規劃 法律法規 規范性文件 部門文件 人事信息 重點工作
人事信息 重點工作 行政執法 科普宣傳 參政議政 工作流程 工作規則 其他信息 辦事指南 大事記 建設規劃 招標公告
當前位置:首頁  -> 發展規劃
通北林業局“十二五”規劃和中長期規劃
2011-07-23
黑龍江省通北林業局經濟與社會發展
“十二五”規劃和中長期規劃
 
第一章  通北林業局“十一五時期發展回顧
一、自然概況及基本情況                                                   
1、地理位置
通北林業局地處小興安嶺北緣南支脈布倫山系的緩坡丘陵地帶,地跨北安、海倫兩市,局址設在北安市通北鎮北側,隸屬于黑龍江省森工總局。地理座標為東經127°15′00"---128°00′00",北緯47°37′00"---48°36′00″。施業區東臨沾河林業局,南接綏棱林業局,西與北安市林業局及建設農場相連,北與長水河農場接壤,施業區總面積309,800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196,818公頃。
2、地形地貌
通北林區地質帶屬小興安嶺古生代隆起褶皺帶的側翼,母巖以花崗片麻巖為主。地形為漫崗丘陵和低山低丘陵。全區海拔高度在223米至565米之間,平均海拔高度為385米。山體是南坡短北坡長,總的地勢是東高西低,南高北低,平均坡度為3°-5°。地貌特點是地平、坡緩、溝塘寬,水濕沼澤地比重大。
3、氣候水文
 
通北林業局屬于北溫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侯區。冬季漫長干燥、寒冷;春季回暖快、少雨多大風;夏季溫熱多雨,光照時間長;秋季短暫,氣溫下降快。全年平均氣溫在-1.5℃至2.5℃,月平均最低氣溫達-26℃(一月),最高氣溫20℃(七月),全年穩定通過10℃的積溫為1700℃——1800℃,無霜期為80——140天,一般初霜期在九月初,終霜期在五月中旬。地處第五、第六積溫帶,光照時間在2400——2500小時。平均降水量為650毫米,大部分集中在6月——8月份。
4、土壤植被
通北林區土壤類型分為暗棕壤、草甸土、沼澤土三個地類,其分布規律主要受地勢影響,一般以河流和河谷洼地為起點,向兩側隨著海拔升高而呈規律性分帶狀分布。在山坡的中下部坡地分布著暗棕壤是主要的森林土壤,森林植被主要是針葉混交林、闊葉混交林、闊葉次生林;在河岸臺階地和溝谷邊緣地帶分布著草甸土,自然植被以草甸植被為主,生長茂密,伴有散生灌木和白樺;在河岸溝谷低洼積水地分布著沼澤土,自然植被是具有特殊的沼澤植物群落。
5、基本情況
通北林業局始建于1958年,1965年正式投產,設計總投資7,626萬元,建設規模為年產原木30萬立方米,制材年耗原木10萬立方米,國家實際投資6,731萬元,占設計投資的88%。建局50年來,累計為國家生產商品材877萬立方米,上繳稅金8,200萬元,相當于國家實際投資的122%,形成固定資產原值14,445萬元,凈值12,256萬元。全局總人口56850人,林區居民19025戶,職工5,402人(其中:在崗職工5,023人、下崗職工379人),離退休職工9,231人。全局共有基層單位33個,其中山上15個單位,山下18個單位。林區物資、商糧、文教衛生、公、檢、法、司等各部門單位一應俱全,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森林工業體系和林區社會體系。
二、“十一五”規劃各項指標完成情況
1、產值完成情況
“十一五”期間累計完成產值173,614萬元,比“十五”期間的103,617萬元,增長了67%,其中:工業產值完成31,907萬元,比“十五”期間22567增長了41%;多種經營產值完成135,846萬元,比“十五”期間的84,526萬元增長了61%。
 2、產品產量完成情況
“十一五”期間累計生產木材17.5萬立方米,比“十五”期間的16萬立方米增長6%;“十一五”期間木片完成28,101層積立方米,比“十五”期間的34,355立方米減少18%,牙簽完成8,900噸,比“十五”期間的3,265噸增加172%,火柴梗完成10,500噸,比“十五”期間的4,765噸增加120%,鋸材完成28,575立方米,比“十五”期間的17,084立方米增加67%。
3、利潤指標完成情況
“十一五”期間實現利潤 -7,760萬元。
4、營林生產情況
“十一五”期間更新造林完成2萬畝,比“十五”期間的6.1萬畝減少了66%,森林撫育完成6.5萬畝,比“十五”期間的18.8萬畝減少了65%,育苗生產完成160畝,比“十五”期間的1530畝減少了90%,森林病蟲鼠害防治13.8萬畝,比“十五”期間的39.8萬畝減少了67%。人工林的保存面積由“十五”期末的104.9萬畝增加到2009年的106.7萬畝,增加了1.8萬畝。
5、基本建設投資情況
2005-2009年期間累計完成基建投資48,483萬元。
6、“天保”財政專項資金情況
2005-2009年期間完成“天保”財政專項資金19,098萬元,1)中央資金18,447萬元,其中:森林管護1,987萬元,政社性補助費3,922萬元,養老保險補助費2,698萬元,“四險”保險補助費1,531萬元,一次性安置補助5,760萬元,混崗職工安置補助1,642萬元,再就業中心補助907萬元。2)地方配套651萬元。
7、森林防火情況
加強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著重進行了重點火險區的綜合治理,加大了公益林區防火設施建設,嚴格了火源管理,堅持了依法治火,“四網三化”得到了全面的建設和發展,這些措施使我局連續十年未發生森林火災,有效地保護了森林資源。2006—2009年,共投入資金274萬元,新修防火公路178公里,購置運兵車、衛星定位儀、凈水器、二號撲火工具、中繼臺、短波電、臺風力滅火機、對講定位一體機、野營裝備等設備。
8、棚戶區改造情況
借助國家棚戶區改造政策的契機,我局加大了棚戶區改造工作力度,2009年改造面積10萬平方米2000戶。2010年計劃改造13.6萬平方米2720戶。
9、林區社會發展情況
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全力抓好社會事業建設,努力使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職工群眾。在發展社會事業上,重點“注重三個方面投入”,即注重對教育的投入。在原有兩個教學樓(5,000m2)維修改造的基礎上,又投資興建了第一中學和第一小學教學樓(6,600m2),購置了教育教學設施和設備,增設了語音室、微機室、實驗室和配套設施,改善了教學環境。在實施中學集中辦學的基礎上,投入300多萬元,實施了小學集中辦學,山上林場(所)小學生全部集中到山下就讀,學生宿舍、食堂全部采用現代化設備。為了進一步改善教學環境,投入300多萬元,用于第一中學和第一小學教學樓維修、設備儀器購置。注重對醫療衛生的投入。投入資金600多萬元,對醫院進行了維修改造,維修房舍面積4,300平方米,購置了CT、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液壓手術床、麻醉機等醫療設備,建立了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健全了林場(所)衛生所的“三室一房”,提高了醫療技術水平,解決了職工群眾就醫難的問題。注重對社會管理的投入。新建檢法技術用房2,380平方米,看守所1000平方米,為公安局修繕了辦公房舍,在社區建立了警務室,購置了消防車和其它警用車輛、器材。新建局機關辦公樓3800平方米,朝陽林場辦公室275平方米,維修了其它林場(所)的辦公室,使林區的社會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三、十一五”取得主要成就
“十一五”是通北林業局改革、完善、調整、落實、創新、發展的重要過度期,也是天保工程木材產量逐年下調、企業發展面臨重大困難的條件下保持了林業局發展勢頭的重要歷史時期,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情況下,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總局黨委和管理局的正確領導下,依靠全局廣大職工,緊緊圍繞發展經濟這個中心,依托國家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以“天保工程”和國家擴大內需的扶持政策為契機,以抓好生態建設、產業發展和民生事業為切入點,著力在突出重點、創新思路、務求實效上明確發展定位,從實際出發,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原則,堅持當前與長遠發展相結合、內力與外力相結合的原則,營造發展環境,打造發展平臺,形成發展合力,使局容場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解決了行路難、通訊難、吃水難、住房難、用電難、上學難、就醫難等一系列職工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推進了林區經濟快速發展。
1、森林資源得到恢復。
我們始終堅持把保護培育森林資源放在首位,加大了森林資源管理保護培育力度,使森林資源得到快速恢復。“十一五”期末有林地面積196,813公頃,比“十一五”期初的175,656公頃增加了21,157公頃;活立木總蓄積14,888,948立方米,比“十一五”期初的10,390,015立方米增加了43%;森林覆蓋率由“十五”期末的63%提高到2009年的64%,提高了1%。五年間累計減少木材產量近23萬立方米,減少森林資源消耗量約35萬立方米。森林資源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有明顯提高,緩解了天然林資源的消耗,遏制了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2、多種經營得到長足發展。
借助省級以農養林改革試驗區的有利契機,加大工作力度,采取超常舉措,積極進行改革試驗探索實踐,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理清思路,找準定位,轉變觀念謀發展,搶抓機遇快發展,依托豐富的林區資源優勢,把以農養林改革試驗和解困創業推向了一個新階段,形成了加快發展之勢,實現了由林業經濟向林區經濟的戰略轉變,走向了以農養林、以副養人、解困振興的歷史新時期。經過幾年努力,現耕地面積達到了63萬畝。
3、基礎設施建設整體推進。
我們把辦好事、辦實事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著重解決了水、電、路、通訊等問題,重點實施了“五項民心工程”,即實施了通訊設施改造工程。淘汰了局址各單位及山上林場(所)破舊、落后的通訊設施,全部開通了程控電話和移動電話,徹底解決了林區通訊落后問題;實施了閉路電視入戶工程。山上各場所和山下地區閉路電視全部入戶,為職工群眾了解外部世界打開了窗口。實施了道路改造工程。進入林區腹部的主干道路74公里的白色路面工程全部竣工通車,通場公路建設整體推進,改善了交通條件;實施了給水改造工程。局址對老化供水線路進行了改造,保證了居民用水。所借助國家飲水安全工程有利契機,5個山上林場居民也都吃上了自來水,結束了吃土井地表水的歷史。實施了供熱改造工程。加大了供熱改造投入,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新建了鍋爐房,新增了管網,使供熱能力可全部滿足樓房供熱。
4、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
我們不斷加快局址城鎮建設步伐,使其面貌煥然一新,輻射帶動功能進一步增強。局址修建白色路面8萬平方米,鋪設彩色人行步道板20,000多平方米,白色路面兩側修砌永久性排水渠1萬多延長米,使局址的交通狀況得到改善,解決了居民出行難的問題;綠化植樹12.4萬株30多個品種,種植草坪3萬多平方米,花卉6,000多平方米;興林大街兩側新安路燈65盞,花崗巖路牙3,500延長米,美化了街路,美化了林區;新建局門一座,成為企業標志性建筑,提升了局址小城鎮的整體形象;引進資金新建經濟適用樓房32棟11.7萬平方米,使近千戶居民喜遷新居。
5、職工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我們始終高度關注民生,千方百計保證工資發放、保證工資增長,并采取各種有效手段,通過大力發展林區經濟,不斷提高職工的收入,使廣大職工享受到了企業發展成果。通過調增工資,職工可支配收入有較大幅度增加,離退休職工月工資由2005年的448元提高到2009年的1,057元,人均月增加609元,增長了235 %。在職職工月工資由2005年的380元提高到2009年的915元,人均月增加535元,增長了241%。山上職工發展多種經營,人均年收入都超過一萬元。在保證職工工資發放、保證工資增長的同時,全部償還了企業陳欠工資4743多萬元,職工的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6、固定資產不斷增值。
“十一五” 期間固定資產累計增值2707萬元,其中:2001年新增固定資產565萬元,2002年新增固定資產710萬元,2003年新增固定資產510萬元,2004年新增固定資產522萬元,2005年新增固定資產400萬元。我們在不斷加大對農業投入的同時,積極鼓勵扶持引導職工群眾購置農業機械,全局大中小型農機具由1996年的不足1000臺,增加到2009年的4000臺,資產增值達到2億元。
7、產業結構得到調整
通過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原有的“獨木支撐”的經濟格局逐漸被打破,多元化的林區經濟正在形成,主副產業的戰略地位實現轉移,多種經營已經成為我局的支柱產業。2006年實現產業總產值27,802萬元,其中多種經營產值22,544萬元,林產工業產值1984萬元,木材采運產值2141萬元。到2009年實現產業總產值38,824萬元,其中木材采運產值3131萬元,林產工業產值4019萬元,多種經營產值30727萬元,僅農業產值就達到1.63億元,占社會總產值的81%。
8、林區社會和諧穩定。
我們始終把加快發展做為解決各類矛盾的前提,在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的同時,認真落實各項政策,使職工享受到了改革成果,“十一五”期間累計一次性安置富余職工5,559人,安置混崗人員3,662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1351戶3,429人,拿出大量資金解決了歷史遺留的問題,補發了陳欠工資,償還了醫療費、喪葬費等。目前,全局政治安定社會穩定,從未發生過到省進京集訪案件,呈現出加快發展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四、十一五”積累的經驗
1、繼續實施農林復合經營。
借助省政府批準我局為省級以農養林改革試驗區的有利契機,經過多年來的改革探索、艱苦奮斗,完成了以農養林改革試驗任務,熟化土地65萬畝。就是用十分之一的土地養活全局5萬人民,使十分之九的森林得到休養生息,實現以地養人,以農養林,長短結合,以短養長,在企業經濟復蘇沖出低谷走上振興的同時,職工群眾解決溫飽發家致富。特別是近幾年來,采取超常舉措,積極進行改革試驗探索實踐,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理清思路,找準定位,轉變觀念謀發展,搶抓機遇快發展,依托豐富的林區資源優勢,把以農養林改革試驗和解困創業推向了一個新階段,形成了加快發展之勢,實現了由林業經濟向林區經濟的戰略轉變,走向了以農養林、以副養人、解困振興的歷史新時期。
2、成功引進小額貼息貸款,拓寬融資渠道。
近幾年來,為了推動我局多種經營快速發展,解決職工群眾因缺少資金、制約發展的問題,我局黨政領導通過多次到金融部門聯系運作,積極宣傳我局的產業優勢資源優勢、發展前景及保證措施,贏得了金融部門的信任、理解、支持,北安信用社在我局設立林區信用社,把服務范圍延伸到社區、林場。幾年來,信用合作社為林區職工群眾累計貸款3億元,小額貼息貸款融入從根本上解決了因資金短缺而影響多種經營發展的問題。這些貸款對林區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動了職工致富和多種經營產業發展的步伐。
五、十一五”存在的主要問題
縱觀“十一五”期間的經濟工作,有令人鼓舞的成就,也有令人憂慮的問題。
1、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林區產業投入主要靠木材生產利潤及企業利潤的再分配,沒有得到國家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沒有納入森林生態效益補嘗范圍。
2、林區自身發展存在的問題
木材加工方面,由于國家沒有進行大的技改投入,林區木材加工仍處于初級狀態,以鋸材加工為主,不能生產高技術含量的木材產品。
在養殖和加工方面,由于投融資體制和機制的制約以及林區地處偏遠,信息閉塞,形成不了規模產業。
在農業方面,一是農業基礎薄弱,由于缺少投入,加之土地質量較差,致使林區農業處于廣種薄收狀態,遇有自然災害就會造成相當嚴重的損失,嚴重影響了職工群眾承包農用地的積極性。二是受傳統觀念影響,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緩慢,常規作物比重大,經濟作物的比重小,造成農業科技含量低,影響了經濟效益。三是社會化服務體系尚未形成。雖然企業在生產和流通環節上提供了一些指導性服務,但對專業戶沒有形成系列的服務體系,使承包戶缺信息,缺技術,缺資金等情況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在相關高新技術產業方面,由于融資、技術、信息以及長期從事林業生產等方面原因,從事其它相關高新技術產業,一時難以適應。
在其它接續替代產業方面,還沒有形成能夠拉動林區經濟整體運行的骨干項目和拳頭產品,延緩了全局經濟發展的進程。旅游、商貿、物流等替代產業正處于開發時期,還不能起到替代作用。
3、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問題
道路欠帳嚴重,林區道路網密度僅為每公頃1米。生活欠帳嚴重,全局職工住宅面積51.5萬平方米,除8萬平方米樓房外,其余均為棚戶區。
供暖能力較差,由于企業經濟條件不好,山上、山下大部分職工仍然依靠土辦法燃煤、燃柴一家一戶取暖。
在給排水方面,局址給水由于設備老化,時常停水,山上9個林場(所)吃水還很困難,大部分職工以吃土井地表水為主。局址排水能力不足,無污水處理,大部分排水是地面渠溝排放,各林場址排水主要依靠地面渠溝。
防火設施和設備還不能滿足森林防護需要。現有的設施設備大部分都是80年代初購置和建設的,現已老化,運轉失靈,尤其是缺少撲火運兵車、通訊工具,瞭望塔年久失修,加之周邊村屯、農場等單位和居民防火意識差,經常出現火災隱患,春秋兩季在燒桔桿時,經常燒入林區形成火災。由于相互沒有隸屬關系,給防火管理增加了難度。
4、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有待進一步發展。
由于有的林場(所)林下可利用資源相對貧乏,大部分承包者在近期內無利或微利,長期項目發展又力不從心,承包者的經營積極性受到影響,短時間發展不了有規模的群體項目。
5、南北河自然保護區自批復以來國家一直沒有下達資金,遲遲沒有建設。
6、管理體制問題
我局是地域經營性企業,承擔著區域內經濟和社會發展雙重任務,除承擔著林業生產任務外,還承擔著公檢法司,教科文衛、商業、服務業、水電路城鎮建設等社會服務和管理職能,而且隨著林業建設方針的調整,林區的政府職能越來越明顯,社會管理和服務的任務越來越重。
 
第二章  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總體思路、
主要目標及2050年遠景目標
 
一、編制依據
1、總局《森工林區“十二五”及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工作通知
2、通北林業局“天保”工程實施方案
3、通北林業局森林資源分類經營規劃方案
4、《通北林業局 “十二五”中長期營林發展規劃》、《通北林業局多種經營“十二五”規劃》等各產業“十一五”規劃。
5、通北林業局局址總體規劃
6、通北林業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
7、通北林業局經濟與社會發展實際情況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
把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協調發展作為主線,把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作為動力,把促進全面發展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繼續深入抓好“四大體系”建設和“五大產業”發展,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和挑戰,全面推進通北林區生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促進林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三、基本原則
1、堅持林區經濟建設又快又好發展的原則。
2、堅持生態優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林區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3、堅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原則。
4、堅持改革開放的原則。
5、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原則。
6、堅持科學發展觀,保持企業經濟平穩增長的原則。
7、堅持嚴格保護,加快培育、積極發展、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的原則。
8、堅持轉變增長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原則。
9、堅持積極培育接續產業,壯大特色經濟的原則。
10、堅持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統一、生態建設必須以產業發展做支撐、將企業發展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企業效益提高與職工增收有機結合起來的原則。
11、堅持科技興企、人才強企戰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原則。
 四、奮斗目標
(一)總體目標
到2015年末,完全實現森林分類經營,商品林建設全面步入正常軌道,完全停止對生態公益林的采伐,森林資源得到恢復,森林質量惡化的趨勢得到遏止,林區經濟步出谷底,開始扭虧為盈;產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非林非木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利用,龍頭企業帶動特色產品基地的產業鏈已經形成,多種經營成為林區經濟重要支柱產業;非公有制經濟的比重繼續加大,產業結構趨于優化,新興產業得到壯大;林區社會負擔和歷史遺留問題得到根本解決,富余職工通過多種途徑得到妥善安置,就業崗位持續增加,林區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林區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普遍提高,住房條件得到徹底改善,基本達到小康水平。林區整體文明程度和職工素質不斷提升。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強化,構建和諧林區取得新成效。經過五年努力把通北林業局建成生態優良、資源富集的特色產業主導型森林生態小城鎮。
(二)階段目標(2011年-2015年)
十二五”期間,使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和資源性矛盾得到初步緩解。強化森林、濕地、河流源頭、重點水域生態保護與恢復,使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得到有效控制,提升區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以森林生態旅游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綠色能源、森林食品及加工業、木材精深加工等為主的接續替代產業較快發展,生態主導型產業格局基本形成。林木年生長量由現在的45萬立方米增加到2015年的60萬立方米。森林總蓄積量由現在的1,489萬立方米增加到2015年的1,732立方米,森林覆被率達到65.5%。
 1、經濟增長目標
“十二五”期間林區經濟平均增長速度為10%,到2015年年末實現總產值及收入77,183萬元,利潤實現100萬元,達到扭虧為盈,人均收入達到10300元。
2、森林資源培育目標
     “十二五”期間實現更新造林0.9萬畝,育苗生產118畝,產苗量1390萬株;森林撫育50萬畝。
3、森林管護目標
“十二五”期間加大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基礎設施投入,期末全部達到國家標準。杜絕重大森林火災發生,火情年平均發生率為每萬公頃零次,火災年平均發生率為零次。森林病蟲害發生率控制在4%以下,預測預防準確率達到85%,防治率達到95%,監測覆蓋率要達到75%,種苗產地檢疫率達100%。
4、林產工業目標
使適銷對路和形成基地的產品有續增長。其它產品保持平穩。做到原木不出局,并且向周邊采購原料材,全部加工增值轉化利用。“十二五”期末總產值為8,000萬元,平均增長速度為9%。2015年主要產品產量:牙簽5,000噸(主要靠外進半成品原料保持亞洲最大加工基地),木片3300m3,鋸材10,000立方米,火柴梗5,000噸,單板6,000噸。林產工業的發展還要以調整布局為重點,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托,調整企業向產品分工與專業化協作方向發展,側重發展附加值高的牙簽系列,鋸材系列,火柴系列產品發展。
5、多種經營目標
到2015年年末多種經營成為林區經濟重要支柱產業,以馬鈴薯、糧豆、山副產品、畜禽為原料的加工龍頭企業帶動基地的產業鏈條形成,產業化增值指標30%。多種經營產值為4.8億元,增長速度為12%。
(一)經濟增長目標
第一階段2010-2015年
2015年末多種經營總產值達到54,151萬元。
第二階段2016-2020年
到2020年多種經營總產值及收入達到62,624萬元。
第三階段2021-2050
到2050年多種經營總產值及收入達到105,248萬元。
1)種植業
加大農業開發力度,使農業成為我局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確保基本耕地總量不減少、不撂荒同時,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和小型水利設施為重點的農田基本建設,提高耕地質量和農業防災減災能力。改革傳統耕作方式,調整種植結構,推行農業標準化,發展節約型農業。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具,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健全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標準等服務體系。鼓勵和引導職工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重點發展“兩高一優”農業,建立有機、綠色、無公害產品基地,到2015年糧豆產量達到5萬噸。
2)畜牧業
“十二五”期間,依托林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畜牧業,加大以肉牛、肉羊、生豬、奶牛為重點的畜牧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力度。
3)加工業
全區建設能帶動種植業調整的龍頭企業的亞麻加工廠,年加工1000噸長纖維亞麻,可調整種植面積1000公頃。
建一處年加工飼料10,000噸的飼料加工廠和年產畜禽肉500噸的屠宰加工廠,帶動業戶5,000戶。
食用菌生產2010年末達到400噸,2020年達到600噸,2050年達到800噸。
各類食品加工,作好以醬菜、制酒、大豆加工為重點的食品加工業。
4)山野菜、山野果類
山野菜栽培重點品種是刺嫩芽、黃花菜等系列。山野果栽培重點品種是都柿、草莓、紅松堅果等系列。采集的重點品種是蕨菜、薇菜、羊奶子、都柿、紅松樹籽、榛子。
5)藥材類
栽培重點品種為:平貝、龍膽草、板蘭根、防風、水飛。
6)食用菌類
栽培重點品種以木耳、猴頭、灰樹花為主。采集重點品種是元蘑、榛蘑、猴頭、木耳等。
多種經營將要建成“八個基地”、“六個龍頭企業”,形成“六個產業鏈”。亞麻種植基地、優質大豆生產基地、冬小麥生產基地、特禽養殖基地、畜牧、家禽養殖基地、食用菌基地、藥材生產基地、山野果、山野菜基地;糧豆加工企業、水飛薊加工企業、亞麻加工企業、食用菌加工企業、畜禽加工廠、山野果山野菜加工企業;林戶種植糧豆——糧豆原料——加工初級產品——深加工糧油食品產業鏈、林戶種植馬鈴薯——馬鈴薯——加工初級淀粉等——高級淀粉等——深加工合成食品產業鏈、林戶種植亞麻——亞麻原料——加工亞麻長纖維、短纖維產業鏈、林戶栽培或采集食用菌產品——食用菌原料——精選——加工高級食品產業鏈、林戶養殖畜禽——畜禽產品出欄——初加工成肉、皮毛——深加工成食品、商品產業鏈、林戶栽培、采集山野果、山野菜——山野果、山野菜原料——初選整理貯存——加工食品、飲料產業鏈。
6、公共服務體系發展目標
1)文化、教育、體育、衛生事業
學前教育:一是建立穩定的學前教育服務體系,高質量高標準地推行學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歲的學前教育一體化體系;局址所在地幼兒(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96%以上,林場(所)幼兒(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86%以上。0~3歲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進。二是構建以公辦幼兒園(所)為主體,以社會力量辦園并舉的多元化辦園格局。在局址所在地新建一所中心幼兒園。規模:15個教學班,校舍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
義務教育:提高義務教育的整體辦學條件和水平,加快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一是繼續加大對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投入,不斷改善其辦學條件。為滿足我局中小學教育教學需要,徹底消除校舍建筑時間長的安全隱患,補充教學輔助用房的不足,標準化校舍改造工程建設項目共兩個:在初中校園內西側新建面積為5,400平方米教學樓一棟;在小學校園內南側新建面積4000平方米綜合樓一棟。二是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基本普及學前教育,把發展學前教育納入城鎮、新農村建設規劃。三是到2012年,全局義務教育學校均達到標準化建設合格學校標準。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到2015年初中綜合升學率達到85%,普通高考考生考入一表、二表本科院校平均進段率達到35%。
文化體育事業要有較大發展,局址將建初級體育廣場一處,青少年活動中心一處、革命教育基地一處、圖書館一處、全區職工群眾文化體育健身運動全面開展,普及率達50%以上。
加快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建立健全公共衛生及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衛生監督執法和公共衛生信息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使之覆蓋面達到100%,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健康教育、社區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六位一體服務功能,滿足社區群眾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基層衛生所均達到社區衛生標準,配齊配全各種醫療設備,形成規模適當、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有效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建立集傳染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和健康教育網絡。醫院按醫療需求發展專科特色,配強各種醫療設備。2015年年末醫療制度改革基本到位,每千人擁有病床數達到30張,計劃生育率達到97%以上,平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進一步加強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多發病的重點防治工作,降低發病率,實行有計劃免疫。加強婦幼保健,使活產新生兒死亡率控制在0.5%以內,兒童參保率與四苗接種率達到100%。
2)廣播、通訊、商貿服務事業
有線電視收視率達100%,有線電視信號與省有線電視聯網,各林場所都能自辦電視節目,林區自辦電視節目要在通北林區聯網,讓自辦林區新聞節目進入千家萬戶。數字電視普及率達到60%。家庭電話普及率達到95%以上。無線通訊信號覆蓋率95%。商業、服務區域 、工業園區、住宅區域等現代化城鎮模式初具規模,文化、商業經濟的中心輻射作用基本形成。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深入開展,爭取40%以上單位躋身省文明單位行列,90%以上單位達到安全文明小區標準,十星級文明戶達到總戶數的40%。總局級的文明單位、文明小區要增長20%。
3)社會保障事業
一是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好社區就業服務平臺,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崗位,二是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快養老、工傷、失業和生育等保險制度建設,不斷提高養老金,失業救濟金,工傷人員待遇水平,逐步建立健全覆蓋全體居民的醫陪保險體系。三是按照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要求,建立完善林區低保機制,努力做到應保盡保,同時加強社會救助和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使林區生產經營和職工生活有穩定可靠保障。
4)林區科技事業
“十二五”期間,組織科技攻關項目5項;組織實施技術創新項目10項,推廣先進實用科技成果5項,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10%,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50%。科技進步因素占總產值比重達到12——15%。爭取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1——2個。加強林區科研設施建設、建成1個省級重點試驗室,爭取建成2-3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作為林區高新技術示范窗口。
“十二五”期間,科技發展要以技術創新、科技成果推廣、技術開發、形成科技產業為主。對影響大、輻射力強、帶有方向性、綜合性的重大科技項目,尤其是對有一定基礎,短期內能見效益的關鍵技術;對科技工程和新興產業發展起關鍵和支撐作用和具有明顯商品化、有產業前景的科技項目;對引進國外動植物優良品種、關鍵技術及先進適用成套設備提高國內技術水平的引進消化吸收,作為發展重點。
4)法制建設
“十二五”期間林區民主與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依法管理、依法治企狀況得到改善。加大對干警的政治業務素質培訓,鞏固大練兵成果,提高政法隊伍的整體素質。進一步增強林區公、檢、法、司機關現代化設施設備的投入,提高干警的作戰能力,治安案件查處率達100%,刑事案件破案絕對數逐年提高,案件綜合破案率達到90%以上,刑事案件破案率達到95%以上。檢察機關批捕準確率達到100%。基層法院結案率達到98%以上,適合普法對象法律普及率為100%,普法合格率達85%以上。進一步完善警力配備與機構的設置。維護通北林區的政治安定、社會穩定,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
(三)2020年中期目標
2020年林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林業總產值達到88851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萬元;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區域生態系統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維持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得以恢復和提高,區域生態安全得以保障,森林生態功能基本恢復到上個世紀60年代水平,森林覆蓋率達到72%。經濟發展方式進一步轉變,優勢特色產業得到加快發展,建立起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基本實現林區生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基本實現小康社會的各項指標。林區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達到中等發達地區的水平。進一步完善的職工社會保障體系,達到發達地區社會保障水平。
(四)2050年遠景目標
到 2050年,生態和產業“兩大”體系的基本框架得到建立,森林數量、林分質量和林地生產力得到較大提高,真正起到生態平衡作用,商品林基地建設完成,森林蓄積達到3000萬立方米。木材生產實現以采伐利用天然林為主向經營利用人工林方向轉變。林區資源得到開發利用,龍頭企業基本建成,各項產業鏈已經形成,使產業結構合理。林區社會繁榮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第三章  經濟發展方向、產業布局及重點建設任務
 
按照“保護優先、開發有序”的原則,按照省委提出“規模化生產、系列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的要求,根據自身資源、地緣優勢和產業基礎情況,通過完善政策措施,發展優勢產品和特色產業,加快推進林業產業結構升級,加強生態保護、加快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和社會事業,優化資源配置,不斷壯大基地規模和發展龍頭加工企業,積極培育主導產業,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萬家的新的產業格局。切實提高職工群眾生活質量,實現我局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一、林業生態體系建設
1、培育后備資源:將所有適宜造林的荒山荒地、疏林地全部造林,在郁閉度較低、密度較小且接近成熟的林分中,采用中陰性樹種進行超前更新造林。對適合封護的天然次生林主要采取封山育林的辦法,實行人工促進更新,實現人工天然復層林;對補植型和改造型,采取先造后撫或先小面積皆伐全面更新的辦法,提高林分密度,建立穩定生態環境,充分發揮林地生產力,加快商品基地建設。
2、森林撫育建設工程:“十二五”期間,要加大森林撫育力度,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采取集約的經營方式,先急后緩,分步實施,穩步推進,將現有中幼齡林根據林分狀況、立地類型等重新對林分定位區劃,對不同的林分采取不同的經營措施。對撫育型的主要采取透光撫育和生長撫育,改善林木生長環境,提高林地總生長量和林分質量;對超坡的水土流失嚴重的重點地塊要在短時間內進行全面改造;對林中空地和郁閉度較低更新不良的采用補植的方法。
3、種苗基地建設:“十二五”期間全面加快種苗基地建設步伐,增加育苗種類,大力推廣種苗新技術、新成果。面向市場,調整布局和結構,穩定質量,增加品種,改變造林樹種單一的局面。在此期間搞好省級、部級苗圃建設,加大投入,強化管理,科學經營,在滿足更新造林用苗的前提下,加大經濟作物的育苗比重,為林區發展多種經營事業發揮作用。
二、林業產業體系建設
1、生態農業建設工程
低產田改造56萬畝,投入資金36960萬元。主要措施為挖渠排水,平整土地,修筑田間道路,小型水利設施,使土地集中連片,地力提高,產出率提高。具體目標為2010年至2015年整理36萬畝,2016年至2019年整理20萬畝。
2、糧食烘干處理建設
新建糧食烘干處理塔15座,糧食倉儲中心15處。投資21500萬元。
3、北藥加工建設
根據我局資源優勢建立北藥種植基地。1)人參種植3,000畝,投資4,400萬元。2)水飛薊種植10,000畝,投資6,000萬元。3)平貝種植2,000畝,投資2,000萬元。4)建設全國最大水飛薊生產加工基地,年產生水飛薊提取物2噸,投資15,000萬元。
4、綠色食品種植加工
1)年種植有機大豆25萬畝,投資7,500萬元。
2)年種植冬小麥15萬畝。
3)新建面粉加工廠一處,年加工面粉6,000噸,投資1,000萬元。
4)新建脫毒馬鈴薯項目年加工2,000噸,投資1,4000萬元。
5)新建大豆深加工項目年加工12,000噸,投資1,5400萬元。
5、林產工業建設
1)新建實木家具廠,年生產家具1萬套,投資12,000萬元。
2)改造現有工藝火柴廠,年生產工藝火柴5,000噸,投資4,000萬元。
3)改造現有牙簽廠,組建牙簽生產聯合體,年生產牙簽5,000噸,投資22,500萬元。
林產工業的發展以加大資產重組和調整布局為重點,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托,調整企業向產品分工與專業化協作方向發展,側重發展附加值較高的牙簽系列、食品簽系列、家具以及裝飾材料系列。將環通公司、輕工木制品廠、人造板廠、衛生筷廠、制材廠、火柴廠、貯木場重新規劃布局,規劃一個較大林產工業聚集園區,組建一個股份公司,三個聯合體。到“十二五”期末工業產值達8,000萬元以上,安排就業人員2,000人。
創建品牌:我局目前牙簽生產是亞洲最大生產基地,在國際市場商譽較高,以牙簽、食品簽產品生產廠家為股東組建股份有限公司,實行“三統一”即:統一品牌、統一標準質量、統一包裝商標,發揮其整體優勢。
三個聯合體:
第一是火柴、火柴梗系列及其它小型木制品產品生產廠家組建火柴梗生產聯合體。
第二是旋切單板、小型曲木家具、細木工板等產品生產廠家組建曲木家具聯合體。
第三是以鋸材、木線等產品生產廠家組建裝飾材料聯合體。
6、生態文化旅游業產業建設
我們要利用好大森林、大濕地、大河流、大冰雪等特色資源,打造生態、文化旅游精品,創造名牌效應。重點開發南北河自然保護區生態景觀,塑造我局區域內的小蘆山、黑風口等自然景區,冰趟子、八道林子、前進密營紅色旅游區。
7、生產性服務業建設
以發展商貿、物流業為主,加快林業市場體系建設,投資1,500萬元,建設物流中心一處15,000平方米,促進林區對外物資交流。
三、森林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1、森林防火防御體系
第一方面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堅持全社會抓保護,全民搞防火,強化森林消防專業隊技術裝備和專業訓練,積極推進森林防火科學化進程,不斷提高森林防火綜合能力和控制大火的綜合水平。將施業區分為沾河頂子重點火險區和一般火險區。防火公路網以現有公路為主干,到“十二五”期末,衛東林場、朝陽林場、躍進經營所、東方紅林場、紅光林場、曙光經營所、雙勝林場、建設林場至沾河頂子等重點防火公路基本形成。
第二方面重點加強“兩化、四網、六大系統”的建設。即“兩化”:撲火機具裝備科學現代化、防火隊伍專業化(組建裝備精良、技術過硬的局、場兩級防火隊伍)。“四網”:瞭望監測網—向新建、改建瞭望塔,使監測覆蓋率達到100%。預測預報網—增建衛星終端接收熱點的功能,增大火情火險測報密度和精確度。林火阻隔網—以現有公路、河流、農田地為基礎逐步完善,達到網絡化,起到阻隔林火的作用。通訊指揮網—“十二五”期間通信覆蓋率達100%,將利用部分衛星電話解決通訊死角和火場范圍的動態傳輸。“十二五”期間要加大林火預報預測、跟蹤監測、林火通信、地理信息、數據傳輸和計算機輔助決策“六大系統”的建設,以期實現林火管理規范化、信息處理自動化、撲火指揮決策微機輔助化。
南北河新建航空機降點一處,在建設、衛東、冰趟子、前進林場新建了望塔及配套設施,新修防火公路16條240公里,成網絡相接通,新增各種車輛82輛,增加林火阻隔帶431公里,增加地理信息指揮系統配套設備,增加補充滅火設備、通訊設備及各項配套設備,新建專業隊營房改善專業隊環境。預計總投資為5,823萬元。
2、森林管護體系
“十二五”期間需增加管護站點212個,包括管護站點建設辦公用房,基本生活設施,交通、通訊等工具,完善管護制度。投資4240萬元。
3、森林病蟲鼠害防治體系
“十二五”期間的病防工作要緊緊圍繞保護森林資源的目標,認真實行“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綜合實施“天保”工程,綜合協調運用營林、生物、基因、人工、物理和化學等防治措施。實施森林病蟲害防治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提高森林質量,尤其是人工林抵御病蟲害的能力,提高監測預報水平,提高預防和處治病蟲害的能力。
4、南北河自然保護區建設
“十二五”期間,投資建成南北河自然保護區,在局址內設保護區管理局一處,保護區設保護站12處,面積126610.27公頃,主要圍繞保護區各交通出口處。生態定位監測站,包括生態、水文、氣象監測;病蟲害監測站設在中心站院內,可以充分利用中心站的基礎條件。建設道路、了望臺、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從而達到其自然、生態系統、科學、經濟、社會人文、旅游等六大方面保護價值。
5、繼續實施天保工程
按照國家“北休”戰略部署,深入貫徹落實“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方針,繼續實施好天保二期工程,強化森林資源管護,切實提高管理水平,保護好生態公益林區,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
四、基礎設施體系建設
按照《通北林業局局址總體規劃》做到近期與長遠相結合,科學規劃,合理安排,防止私建濫建。堅持高起點、高水平、高質量、分塊、分步建設,重點建設林區道路升級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設工程、供熱工程、給排水工程、電網改造工程、環境保護工程、園林綠化、景觀風貌。
1、林區公路建設                                                                                                                                                              
進一步搞好林區公路養護與改造,提高路面質量,增強道路通過能力,達到提檔升級。繼續硬化局址及場所間的道路,建設規模為878千米,投資30,730萬元。修建局址到林場間的橋梁212座,7420延長米,投資33,390萬元。林道網密度達到2.6米/公頃以上。
2、保障性住房建設
棚戶區建設60萬平方米,投資72,000萬元。廉租房建設13,000戶,投資78,000萬元。
3、局址集中供熱建設
至2015年林區采暖山下地區全部實行集中供熱,投資6,000萬元。
4、給排水改造工程
居民全部飲用符合標準的自來水。給水4,600萬元,排水9,000萬元。
5、電網改造工程
結合局址小城鎮規劃,地下敷設電纜8,500米,電力增容更換變壓器50套。投資4,656萬元。
6、清潔能源產業建設
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利用林區風力發電,發展清潔能源,新建風力發電項目,年投資15,000萬元。生物質能源項目投資7,000萬元。
7、園林綠化工程
2015年局址綠化面積達到局址面積的35%,建設園林式公園二處。場所環境建設全部達到“四化一通”標準(即:板杖整齊化、道路水泥化、庭院整潔化、環境綠色化)。
 
第四章 “十二五”投入估算
 
一、十二五期間總投入597,004萬元。
(一)基本建設投入499,081萬元。其中:
1、經營性投資項目 218,350萬元;
2、公益林、商品林建設450萬元;
3、苗圃設施設備395萬元;
4、“天保”防火投資 4,240萬元;
5、種苗工程458萬元;
6、非經營性項目185,794萬元; 
7、棚戶區改造   72,000萬元;
8、森林撫育8,750萬元;
9、封山育林600萬元;
10、南北河濕地保護區8,044萬元。
(二)財政專項補助金:97,923萬元。其中:
1、森林管護費用9,228萬元;
2、政策性支出22,290萬元;
3、社會統籌60,479萬元;
4、一次性安置費676萬元;
5、下崗分流人員基本生活保障費450萬元;
6、貼息貸款3,000萬元。
二、資金來源:
(一)“十二五”期間中央投入320,248萬元。
(二)企業自籌156,664萬元。
(三)銀行貸款120,093萬元。
 
 
 
第五章  規劃組織實施與保障舉措
 
一、解放思想、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轉變觀念
“十二五”時期是我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目標宏偉、形勢嚴峻、任務艱巨,因此必須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認真做好“十二五”規劃的組織實施工作,完成各項任務,確保“兩大”體系建設目標的實現。同時,面對市場經濟的挑戰,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要做到“六破六樹”,即:破除林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產業的舊觀念,樹立林業是生態建設主體,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的新觀念;破除完全依賴國有森工企業管護森林資源的舊觀念,樹立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國家、集體、個人共同管護資源,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新觀念;破除以木為本片面追求經濟規模和速度的舊觀念;樹立面向市場、依靠科技、優化結構,提質增效求發展的新觀念;破除固守狹隘部門利益、局部利益的舊觀念,樹立顧全大局、轉變職能、強化服務,為加快企業改革和發展創建寬松環境的新觀念;破除在困難面前瞻前顧后、無所作為的舊觀念;樹立敢為人先、勇于探索,搶抓機遇的新觀念;破除物質文明抓好了再抓精神文明的舊觀念,樹立“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經濟文化協調發展的新觀念。要加強理論和業務知識學習,深入調查研究,全面分析林區發展潛力,找準切入點,揚長避短,發揮其優勢,要及時研究解決林區“十二五”發展中出現的重大問題,保證 “十二五”規劃的順利實施。
二、努力實施好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
森林管護經營責任制是借鑒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經驗探索出的森林管護經營的新機制,是對傳統森林經營方式的一次改革。森林管護經營責任制堅持森林資源所有權不變,資源有價,使用有償,合理收費,責權利統一,兼顧國家、企業、職工三者利益的原則,對森林資源通過公平方式實行個體承包管護經營。實行這一機制政策穩定、責權利分明,極大地調動了職工群眾的積極性,承包者敢于在自己承包責任區內進行投入,通過對林下資源的開發,生產出真正無任何污染、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綠色食品,潛力巨大。同時,極大地促進了林業產品結構的調整,給大力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政策保證。
三、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按照“三個代表”要求,要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改善經濟發展環境等會議精神,認真學習“大慶經驗”,牢固樹立“環境建設也是生產力”的思想,確定借助外力求發展的方針,把改善經濟發展環境作為經濟工作的頭等大事和兩個文明建設的切入點,營造“投資者是上帝,引資者是功臣,機關干部是公仆,損害投資者利益是罪人”的濃厚氛圍。堅持人人招商、天天招商,制定出一系列招商引資獎勵政策,采取綜合措施解決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突出問題,從輿論環境、政策環境、服務環境、法制環境、基礎環境建設五個方面入手,塑造整體形象,力求在“十二五”前兩年時間內取得重大突破,使通北林區成為思想解放、環境寬松、政策靈活、發展迅速的一塊熱土。
四、多渠道籌措資金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
1、要抓住機遇,爭取國家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2、要加大債轉股的力度,進一步做好同銀行的銜接,力爭使企業減輕債務負擔,降低財務費用,早日扭虧為盈。
3、擴大開放,盡力吸引外資,千方百計與國內外、省內外開展經濟技術合作,加大股份制改造力度,吸引社會資金。
4、充分挖掘企業內部潛力,盤活存量,用好用活自有資金。
總之,要多渠道籌措轉產項目建設資金,確保產業鏈形成,真正達到產業化。
五、堅持科技興林方針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利用
當前林業經營還比較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必須大力推進林業科技進步,要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和技術推廣部門科技人員的作用,實行院所與企業聯合,院校與企業聯合。加大實用技術培訓力度,擴大國內外、省內外、系統內外的技術交流與合作,促進資源和信息共享,加強科普工作,大力弘揚科學精神。
六、深化改革、積極推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
1、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的一個有效途徑,所以要同總公司改革同步進行,使森工企業真正成為產權明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積極探索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按勞分配和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充分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釋放每一個人的創造性和潛能,勞動制度主要實行勞動合同制,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個人收入與個人創造價值、貢獻掛鉤,人事制度的改革主要是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引入競爭機制,建立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
2、人才隊伍建設。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把促進發展創建和協林區社會作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堅持以人才資源、人才機制和人才環境建設為基礎,拓寬人才視野,著重抓好培養、使用和吸引人才三個環節,堅持建設高水平的黨政人才隊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為目標,促進全局人才總量穩步增長、素質不斷提高、結構不斷優化、機制不斷完善,真正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局面。
3、體制改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不斷深化改革,完善林區經濟體制,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為加快林區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支撐。加快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對林業局現有閑置廠房、場地、設施、設備等資產面向社會出租、出售,實現資產換資金,促進生產力發展。把現有事業單位逐步推向市場,實行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加快民營經濟改革,以發展民有林為重點,按照“誰造誰有、合造共有”的原則,支持鼓勵職工群眾和社會各界采取多種形式造林,進一步加快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流轉步伐,使各種經濟濟成分都能夠投資造林、投資購林,培育活立木市場,打破林區森林、林木單一國有國營的傳統格局,改革苗圃的經營機制,在滿足林業局的前提下,鼓勵個體經營,發揮林區優勢,培育各種苗木和花卉,開辟致富門路,形成產業化格局。加快市場體制改革,建立糧食交易大市場,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快政府職能改革,本著精簡、效能、統一的原則對局場兩級機關機構進行改革,實行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充分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實行勞動合同制,收入與創造價值、貢獻掛鉤,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建立務實高效、運作靈活的林業局中樞機構,使企業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適應現代林業發展的需要,真正為職工群眾服好務。
七、加強林區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設
建設林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是“十二五”期間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保證。在改革日益深入,開放不斷擴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背景下,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切實加強林區精神文明建設,滿足林區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高職工素質,增強職工凝聚力,為完成“十二五”規劃提供強大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弘揚企業精神,在林區社會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努力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思想道德體系,提倡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形成奮發向上的強大動力。
加強法制建設,重點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法制體系,規范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產關系、信用關系和契約關系,維護市場秩序,保護公平競爭,推進司法改革,完善司法保障,強化司法監督,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健全依法行使權力的制約機制,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使廉政建設法制化。認真研究社會穩定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確保林區社會穩定。
 
第六章  “十二五”政策和建議
 
一、繼續完善天然林保護等生態保護建設配套政策
一是林區行使政府職能以及國家事業單位的機構和人員費用應納入財政統一管理,費用由國家財政統一拔付。
二是提高財政專項補助資金標準。建議提高天保工程各項財政專項資金補助標準,變工程補助形式為固定長效補助機制。
三是加大對林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
四是加快對公益林區中幼齡林撫育。
五是加快啟動商品林基地建設。
六是對林區經濟轉型項目注入資金,盡快啟動。
七是建立生態補償長效機制。爭取省專項資金重點向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傾斜,并逐步建立政府投資、行業融資、吸引國外資金,引進民間資本等融資方式緊密結合的融資新體制,不斷提高對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的財政、金融支持力度。二是積極爭取國家加大財政性轉移支付力度和實施資源補償制度。爭取國家將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實施范圍擴大到國有森工林區。建立綠色GDP核算體系。把資源開發與利用強度嚴格控制在生態—環境—資源承載限度之內,把生態環境資源損益列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八是加大森林資源管護力度。要建立健全天然林資源管護執法隊伍和病蟲鼠害防治隊伍及直接管護隊伍,建立健全森林資源勘察監測體系和氣候氣象預報體系及生態監測體系。要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基礎設施投入,采取各種措施保護森林體系的自然性和完整性,強化森林資源生態體系的調節能力,擴大森林的防護能力,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平衡作用,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促進生態系統和生活環境的良性循環。要提高森林管護人員待遇,解決管護人員收入偏低的問題。
二、建立較為完善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森工企業具有生產經營和社會管理的雙重屬性,應賦予其相當于縣級政府經濟和社會管理職能,保證其經濟和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
三、加大對以農養林改革試驗的投入。
我局是省級以農養林改革試驗區,目前,農業已經成為通北林業局的基礎產業、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已經成為廣大職工群眾的生存發展產業,但由于先天投資不足,只能維持原始傳統經營方式,還不能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農業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潛能還沒有得到挖掘和發揮。應按照國家對農業農村農民的優惠政策給予支持,享受糧食補貼、燃油補貼、農機補貼等惠農政策,使試驗區得到更快的發展。
 
 
聯系我們
  黑龍江省森工總局主辦   黑龍江省森工總局政務公開辦公室承辦  備案序號:05002205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文昌街66號   郵政編碼:150001
  黑龍江省森工總局信息中心提供技術支持   郵箱:sengongzwgk@126.com
1分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