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介紹 政務動態 公告信息 領導講話 重要講話 統計信息 發展規劃 法律法規 規范性文件 部門文件 人事信息 重點工作
人事信息 重點工作 行政執法 科普宣傳 參政議政 工作流程 工作規則 其他信息 辦事指南 大事記 建設規劃 招標公告
當前位置:首頁  -> 發展規劃
黑龍江省清河重點國有林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2017-12-18

黑龍江省清河重點國有林區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2016—2020)

   

“十三五”時期(2016年至20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時期。在全省森工系統商業性采伐全面停伐的背景下,科學制定“十三五”規劃,對于積極適應發展形勢的新變化,妥善應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挑戰,加快林區經濟轉型的新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順利推進清河各項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第一篇  

第一章 “十二五”計劃執行情況

一、基本情況

清河林業局隸屬于黑龍江省森林工業總局合江林業管理局。經營面積14.5萬公頃,現有森林面積12.8萬公頃,森林蓄積1425萬立米。現有林業局機關1個,山上施業區有3個中心林場、10個林業站、1個農場(含5個分場),國有林管理局1個,林業經營公司1 個,股份有限公司11家,民營企業27家,個體工商戶670多家。文教衛生、公檢法司、社區物業等政社性組織齊備。

二、“十二五”時期發展情況

“十二五”期間,清河林業局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努力構建林區和諧社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以森林資源管理為核心,以營造林工作為重點,多種經營特色、綠色產品績效斐然;林產工業產值利潤連年走高;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民營經濟組織和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猛,實現了經濟振興、生態恢復、社會進步的好成績。

(一)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基地建設

“十二五”期間,根據森工總局“四八四三”發展戰略,我局立足于豐富的林副產品資源,堅持靠科技啟動,靠市場運行,大力發展獨具特色、綠色產業產品,有效地擺脫了依林靠木單一經濟的困境。招商引資積極發展新興產業,一大批特色產業產品相繼開發投入市場。現已建成北五味子基地1.7萬畝,藍莓基地0.7萬畝,特色農作物萬壽菊種植基地0.6萬畝,食用菌生產基地6800萬袋,綠色糧食基地11.5萬畝,紅松果材林基地99.3萬畝以及2500頭祖代種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這些基地的建設吸納林區和周邊的勞動力就業,有力地拉動了區域經濟增長。成功打造了三條旅游線路,以小城鎮觀光、原始森林公園旅游、西北河漂流為主體的西線生態休閑娛樂游,中線以五味子基地、藍莓基地、懸羊嶺風景區為主體的生態農業觀光采摘游,東線以檳榔寨、鷹窩北滿省委所在地、李福林烈士犧牲地為主體紅色旅游路線。“十二五”期間旅游事業呈現出朝氣蓬勃的發展勢頭,景區收入實現持續增長。創辦了清河林區省級工業園區。現有28家企業落戶工業園區。拉動了原料基地建設,推動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

(二)森林資源保護培育效果顯著,生態建設得到了加強

“十二五”期間,更新造林完成2726.7公頃,森林改培333.9公頃,森林撫育完成33366.7公頃,病蟲害防治4800公頃;有害生物防治完成了林業有害生物目標管理指標,成災率在3‰以下,預測預報準確率達到87%,無公害防治率88%,種苗檢疫率達到99%。

(三)、天保工程依法運行,森林資源管護績效顯著

天保工程的實施,使森林資源管護得到了加強,森林得到恢復性建設。“十二五”期間,我局加大了森林資源管護力度,最大限度地解放了林地生產力,拓展了發展空間,拓寬了就業渠道。通過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保護與利用、保護與經營、保護與穩定的關系,適時調整產業政策,使管護經營與多種經營緊密結合,極大調動了職工積極性,推動了林下經濟、家庭經濟和多種經營的發展,也使保護森林資源成為職工的自覺行動;森林管護和造林質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林區植被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科學開發利用。

(四)小城鎮建設加速,城鎮承載能力進一步加強

“十二五”期間,交通、供水、供熱、排水等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完成中央大街路面改造、新建集中供熱鍋爐房、新建局址供水水源地、西北河農村飲水安全等一批重大工程。實施組團連片開發,新增城鎮商服、住宅面積3.4萬平方米,建成一批高標準住宅小區和街路景觀。取消高耗能、高污染、分小區集中供熱的小型鍋爐6臺,新建擁有兩臺65T供熱鍋爐的鍋爐房,完成了新建供熱管線鋪設及老化陳舊供熱管網改造,新增供熱面積14.51萬平方米,集中供熱面積達到9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90%。新建供水規模為5000噸每天的地下水水源地一處,新建處理能力每天5000噸的凈水車間。

(五)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預計到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629.2元,同比2010年增長30%,年均增長5.2%;城鎮新增就業44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城鄉低保提標擴面,“五七工”、“家屬工”全部納入養老保險。改造城鎮、林場棚戶區700戶,現人均住宅建筑面積達到23平方米,城鄉群眾居住水平顯著提高。

(六)民生及社會事業建設力度增強,社會更加和諧“十二五”期間,完成了城鎮居民飲水工程改造,由原來飲用松花江水和大古洞河水改為飲用安全無污染的地下水。新建了一座集中供熱熱源,取替了原有污染嚴重的7座城鎮分散供熱鍋爐,實現了城鎮集中采暖供熱。修建了奔騰廣場與音樂廣場等文化娛樂休閑場所。新建了老年公寓和旭升社區。擬于2015年新建1所初級中學,用地45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1.2萬平方米,以此改善現有的教學環境和條件。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100%。衛生服務日趨完善,全縣醫療衛生機構達到12個,衛生技術人員提高至117人。為林區職工每年進行體檢,建立健康檔案。計劃生育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98‰。積極爭取糧食補貼政策,原糧食直補面積37005畝,2014年爭取到糧食補貼和良種補貼面積115,370畝,年補貼資金合計9517,668元。環境保護得到加強,全局森林覆蓋率達到88.3%。城鄉文化體育設施不斷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格局初步形成,廉租住房租賃補貼制度進一步完善,城鎮“雙困”家庭實現應保盡保。

三、存在的問題

“十二五”期間,我局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雖然得到了發展,但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

1、投入不足,產業體系建設比較滯后,制約經濟發展。“十二五”期間,林業的產業體系建設資金渠道越來越窄,甚至出現了阻塞。由于森工企業在銀行中的資信程度不高,降低了在各銀行間融資能力,使基本建設投資大幅度地減少,陳舊設備得不到更新,老產品得不到換代,新興產業發展緩慢。

2、產業、產品結構調整沒有到位。

在停止商業性采伐的情況下,多種經營及旅游業將成為支柱產業。但由于投入嚴重不足,使這兩種產業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多種經營雖然有所發展,但龍頭企業還沒有形成集團化的強勢和規模效益,林副資源開發利用率低,初級產品多,效益不顯著,經濟增長后勁不足。旅游業開發較晚、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旅游市場開發深度不夠,客源市場拓展乏力,產業鏈條不暢,客源市場營銷手段比較單一,知名度低,高質量、高品味旅游景區和新的旅游項目開發緩慢。

3、天保工程帶來的一些新問題。

國家天保工程政策的調整對森工的生態體系和產業體系建設產生了重大影響。公益林建設任務的暫停,使公益林區無法靠天然更新來恢復森林植被,無林地、低價林和退耕還林的林地不能盡快進行人工恢復,也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的生態作用。

4、林區人才匱乏,結構失衡,科教興林任務艱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森工企業地處深山林區,生活條件艱苦,生活水平低,大多數人無力發展多種經營和家庭經濟,很多項目由于缺乏啟動資金而擱淺,加之機制不活等因素,導致林區難以吸引新的人才,林區不僅缺乏管理人才、技術人才、也缺乏高素質的技術工人,致使新技術得不到應用,新成果得不到推廣,資源優勢得不到發揮,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精、尖、新產品得不到開發。現有的人才結構也不適應今后的發展的需要。

5、城市建設運營維護及購買“服務”費用沒有來源林區基礎設施歷史欠帳較多,一直以來是企業管社會的體制,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及市容衛生、供熱、供水等“服務費用”都是用企業的利潤來支撐。由于基礎設施薄弱,加上生態移民進入城鎮,造成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運行費用負擔日益加重。木材商業性停伐后,林業局沒有了經營收入,加上林區沒有財政稅收,將無力支付上述城市運營費用。另外,林區的人口少、城鎮規模小,市容、市政、供水、供熱公司運營成本較高,如果沒有林業局的購買“服務費用”收入,這些企業化經營的單位將很難正常運行。

6、稅費負擔過重。缺乏稅收政策保障,改革收益不能返哺林區建設,需要國家、省政府對森工林區建立更加完善的稅收支持體制。

天保工程運行以來,國有森工企業政社性組織、資源管理部門經費納入了國家財政預算,減輕了企業負擔。但是,有部分已不適應或不夠嚴密,森工企業所承擔的水資源費、水土流失費、環保費等稅費與其職能所發生的生態效應顯失公允。企業每年的20幾種稅費支出高達2 000多萬元,這與國家啟動天保工程所要達的目的有失偏廢,這些問題尚需立法統籌解決,以利生態建設,區域發展受現有政府職能缺位的阻礙。另外林業局改革后,森林經營公司將成為獨立法人,林業局收益部分轉變為稅費而進入當地政府的財政,林業局的經濟陷入不斷“失血”的狀態。導致林業局越改革,經濟發展越快、招商引資力度越大,外來務工人員的需求也就越多,林區用于基本建設、公共事業、社會保障體系的投資就越大,林業局的負擔也就越重。由于地方稅收不能返哺,造成經濟發展越快,社會管理和改革成本就越大。同時由林業局經營收入支付的獨生子女費、獨生子女職工退休優待金、殘補金,失獨金將無法承擔。建議國家、省政府對森工林區建立更加完善的稅收支持體制。

7、沒有建立和完善國有林區社會保障機制,國家公共財政對國有林區尚未完全覆蓋。天保二期社保補助沒有建立正常增長機制,仍執行2011年標準,與現行企業繳費水平對比缺口較大,造成林業局承擔企業部門社保費金額較大,沒有來源,并逐年遞增。

8、文化事業相對弱勢、資金嚴重短缺,文化產業基礎薄弱、缺乏政策支持。文化體制改革不到位、質量不高,文化人才匱乏等。“十三五”時期,必須不斷加大投入,完善機制,搶抓機遇,迎接挑戰,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林區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努力開創清河林區文化建設新局面。

9、林區種植戶享受不到農村合作組織待遇。按照中央【2014】一號文件精神,鼓勵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實現規模化經營模式,林區農業經營主體也面臨向新型農民合作組織發展方向的轉變。但現在辦理各種合作社需要向縣級政府審批,林區種植戶無法享受新型合作組織的待遇。

第二章 “十三五”時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優勢和機遇

“十三五”期間,我局面臨著較好的發展機遇和諸多優勢。

(一)“十三五”期間我局面臨著難得發展機遇。

1、從國內環境來看,我國經濟仍處于穩步成長期,工業化、城鎮化步伐繼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力度加大,各項改革深入推進,內生型發展將是今后相當長時期經濟發展基點,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存在巨大需求;低碳經濟、新興產業將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沿海地區產業加快向內陸地區梯度轉移,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將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眾多難得機遇。

2、從全省發展環境來看,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哈佳高速鐵路、松花江依蘭航電樞紐、哈肇公路建設,有助于我局破解區位瓶頸,成為連接我省中東部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

3、從我局基礎條件來看,林業局充分調動全局上下推動科學發展的積極性,激發全局上下干事創業的熱情,極大釋放全局上下的聰明才智;林下經濟大幅提升,林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初具規模;經濟結構更趨合理,省級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和項目吸附能力日漸增強,大項目建設逐步進入數量多、質量高、后勁足的良性發展軌道;以旅游業為主體的現代服務業拉動能力顯著增強,實施跨越式發展的基礎條件全面形成。

(二)我局還擁有著諸多優勢。

1、豐富的資源。我局自然資源豐富,除林木資源外,還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礦產資源、旅游資源和多種經營用地,尤其是林下資源的發揮利用程度很低,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為今后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2、有著一只強大的職工隊伍。我局的職工隊伍思想過硬,熱愛林區,吃苦耐勞,甘于奉獻。這支隊伍在林區的建設中,發揚森工精神和林區英雄馬永順精神,他們會把我們的林區建設的更好。

3、實施天保工程,推進林區管護承包責任制,為優化企業產業結構,振興林區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4、引進科技成果,聘用科技人員,給林區發展帶來勃勃生機。我區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引進了一些高科技成果和聘用了高科技人才,由他們來指導我區科技產業,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企業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

二、“十三五”面臨的挑戰

雖然在“十三五”期間,我們擁有良好的發展機遇與一定優勢,但我們還應清楚的認識到面前還有諸多困難需要我們去挑戰。隨著2014年4月1日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開始,林業局將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面臨失去經營收入的困境;林業局內的木材加工企業將隨著停伐失去原料而必須面臨著轉型;林業局沒有稅收等地方性政策,在同等情況下在招商引資上沒有優勢,今后的招商難度較大;國家日趨從緊的貨幣政策和行業政策將持續一段時期,項目立項要求更嚴,審批難度加大,全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受到較大影響。這些都是我們在“十三五”期間將要面臨的困難及挑戰,

綜合判斷總體形勢,我局既面臨加快發展的新機遇,也面臨各種嚴峻挑戰。機遇大于挑戰,只要我們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團結拼搏,開拓進取,就一定能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第二篇  發展思路篇

第三章 “十三五”指導思想、堅持的原則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森工“四八四三”長遠發展戰略,以轉型發展為主線,著力自主創新,完善體制機制,促進社會和諧。堅持以人為本,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和文化需求為根本出發點,以改革為動力,以強化、細化各項管理為手段;以建立比較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及“民富企強林興”、全面建設小康林區為目標;以森林分類經營為基礎;以加快科技體系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深化各項改革,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生態、社會、經濟協調統一和可持續發展,從而達到我局經濟和森林資源的良性循環,實現林區經濟和社會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二、堅持的原則

堅持統籌規劃,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

堅持長遠與當前、宏觀與微觀、整體與局部利益相結合、市場導向與宏觀調控相結合的原則。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

堅持依法治林的原則。嚴格執行《森林法》及林業各項法規法令,依法保護和管理森林資源。

堅持實行分類經營,生態體系建設和產業體系建設協調發展,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

生態體系建設堅持保護和發展并重的原則。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加快后備資源培育,擴大森林面積,增加森林蓄積,提高森林質量和森林覆蓋率。

產業體系建設堅持以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調整經濟結構和制度創新為重點,加快商品林基地和支柱產業項目建設的原則。調整產業產品結構以發展非林木產業為重點,在非生產要素的分配上堅持揚長避短的原則。

堅持內涵擴大再生產與外延擴大再生產相結合、開源與節流相結合的原則。

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教興林、科教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體系,科學研究、科學決策、科學設計、科學管理、科學施工,確保資金與效益、速度與質量的統一。

堅持擴大開放的原則,主動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大海外開發力度,開成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拓展企業的發展前景。

堅持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籌集建設資金,加快建設步伐的原則。

第四章  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1、經濟發展目標:林區生產總值2030年以年均遞增12%,實現跨越式發展。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一、 二、三產業結構比例由“十二五”的35:51:14變為30:57:13,城鎮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2、政治建設目標:堅決執行依法治國、依法治林政策方針,到2030年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區的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人民的思想道德、經濟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

3、社會發展目標:2030年,總人口規模增長至5萬人左右,城鎮化水平達到75%。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48%。

4、生態環境保護目標:203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86.8%。保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為動植物種群提供繁衍的場所,珍稀動植物數量有所增加,生物多樣性進一步得到發展。以保護生態環境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為宗旨,使經濟及資源平衡服從于生態環境的改善,以保護現有天然林資源為目標,把“停產、分流職工”作為重點,通過森林分類區劃,調整森林資源經營方向,停止主伐,加大森林資源管護力度,使天然林資源得到休養生息,進一步發揮森林的生態屏障作用。

二、階段性目標

(一)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2020年實現產業總產值338,230萬元,平均遞增為12%,其中:營林產業3100萬元,平均遞增5.3%;林產工業29,840萬元,平均遞增8.0%;森林食品業97,000萬元,平均遞增12.7%;種養殖業84,000萬元,平均遞增10.2%;北藥業65,000萬元,平均遞增14.0萬元;其它產值48,800萬元,平均遞增15.8%;旅游業產值10,490萬元,平均遞增8.0%。

(二)產業升級實現新突破。2020年三次產業結構計劃調整到37:51:12營林、林產工業、森林食品業、種植養殖業、北藥業、森林旅游、其產產值比例由2015年的1:10:28:27:18:4:12調整到2020年的1:8:29:25:19:3:15。在現有優勢產業中培育一批市場前景廣闊的產業為支柱產業,做大做強延長產業鏈,帶動林區產業整體發展。實現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和居民消費率、城鎮化率明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全面增強,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使“十三五”成為經濟發展方式重大轉變時期。

(三)體制改革邁出新步伐。實現企業內部政企分開,打破森工企業管理體制,建立林區社會管理體制。按照林區森林資源管理和社會管理兩項行政職能與企業經營管理職能相分離的改革思路,在“職能、機構、人員、資產、費用、核算”上實現“政企分開”和“政事分開”。

(四)生態體系建設達到新水平。經理期末,有林地面由現在的128446公頃,發展到1288928公頃,增加482公頃,森林覆蓋率由現在的82.7%,增加到86.2%。森林蓄積由現在的1287萬立方米提高到1386萬立方米,增加99萬立方米,年均新增森林蓄積達20萬立方米。有林地平均單位公頃蓄積由現在的89.1立方米提高到105.6立方米以上,增加16.5立方米,年均增加1.7立方米。科學調整齡組與樹種結構,在規劃期內將天然林面積與人工林面比例由現在的11.65:1調整為11.12:1;林分齡組結構,幼:中:近:成過熟林面積由現在的18:68:12:2,調整為18:51:26:5,蓄積由現在的13:70:14:3,調整為19:64:14:3;通過對近、成、過熟林面積的調整、低質低效林的科學改造、營造培育人工林,森林向高質高效的針闊混交林演替。

(五)林區小城鎮建設取得新成效。教育水平明顯提高,公共衛生體系更加健全,社會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城區承載功能顯著提升,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輻射功能進一步放大,“三河一江”的生態養生度假旅游體系初步形成。商貿流通市場、住宿餐飲服務、娛樂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備;城鎮集聚和輻射功能全面提升,城鎮人口達到3.5萬人,城市化率到60%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2020年人均收入達到18238元;城鄉居民住房、交通、文化和環境等條件有較大改善。完成對山上各單位:松林、茂林、橫山、東輝、東華、雙河、響河、老松溝、東方紅林業站的安全飲水建設,解決當地居民飲用水水質不達標的問題。

第五章  戰略布局

“十三五”期間,將緊跟森工總局發展戰略部署開展工作。繼續踐行“四八四三”長遠發展戰略,以局址為中心,以三個中心林場為半徑,以省級工業園區為支撐,把清河林區建設成為區域性中心城鎮。繼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及增長方式,鞏固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強化服務意識,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加大北藥、綠色食品和森林旅游開發力度,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保持林區政治安定、社會穩定。到2020年,使生態和產業“兩大”體系的基本框架得到建立。林業用地的森林覆蓋率趨于飽和,森林的數量、林分的質量和林地生產力得到較大提高。森林資源得到進一步的恢復,商品林基地建設完成,活立木總蓄積達到1617萬m3,森林覆被率達到86.2%。林區多種資源得到充分開發,綠色產品基地發揮效益,林區社會負擔和歷史遺留問題得到根本解決,林區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產業總產值預計達到338,230萬元,林區社會繁榮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第三篇  戰略篇

第六章  加快生態體系建設,構建生態功能區

一、繼續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構建完善的森林生態體系

根據國家二期天保工程要求部署,“十三五”期間禁止一切商業性采伐,徹底扭轉依木為業的傳統模式,強化生態功能區保護措施,健全管理監督責任追究制度。重點加強對森林資源的管護,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采取封山管護和管護經營責任制相結合;專業隊伍管護和職工群眾管護相結合的方式。

建立起適應生態林業建設和天然林資源保護的資源管理新體制和新機制。要建立健全森林防火、資源林政管理、森林病蟲害防治和森林資源調查與監測四大體系管護隊伍。全面實行森林資源管護經營責任制。強化森林資源管理,依法加強林地林政管理,杜絕毀林開荒。防止亂砍濫伐、盜伐、火災、病蟲鼠害等危害森林現象發生。采取各種措施保護森林體系的自然性和完整性,強化森林生態體系的調節能力和防護能力,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促進生態系統和生活環境的良性循環。

根據二期天保工程及上級布署,調整充實森林資源管護責任制相關內容,合理確定管護人責任、權力和義務,提高管護水平,加強管護人員相關法規、法律專業知識的培訓,持證上崗。到2020年管護承包面積達到142930公頃。

二、 加強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保護與建設

在規劃區內,根據《森林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等相關法規的規定,在全區停止一切形式的狩獵行為,收繳所有民用槍支,以法治林。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停止一切商業性林木資源開發活動。配足保護區專職工作人員,建立崗位責任制度。禁止濕地任何形式的開發、開采行為。

三、 加強中小河流治理與水土保持

利用兩年時間,完成山上西北河、大古洞河、小古洞河三條河的清淤、護場堤防、護岸的建設工作。通過中小河流的治理,對洪水威脅嚴重、洪澇災害較頻繁、損失較大、嚴重影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中小河流和重點河段實施河道堤防整治、河槽清淤、除障,增強防洪除澇能力,逐步健全流域的防洪除澇體系,使規劃重點中小河流所涉及的主要城鎮、基礎設施、基本農田等防洪保護對象的防洪標準有較大提高,初步解決中小河流流域內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防洪安全保障問題。利用三年時間對全局30個采砂場、5個采石場進行規范管理,合理審批,對未審批的要堅決停止采砂(石)活動,并進行植被恢復。同時對已核實的23150平方米的侵蝕溝進行綜合治理,以降低水土流失面積。

四、 森林防火體系建設

在瞭望死角區域增設瞭望塔,提高望覆蓋率。爭取無線電通訊、瞭望全覆蓋;森林火災受害率降低到1‰以下;加大防火公路的維修改造力度,使路網密度提升15個百分點;在重點部位開設防火阻隔網;火災當日撲滅率控制在100%;規范森防內業建設,建立健全各種森防機制,建立科學、信息、視頻一體化的指揮調度系統;建立一支具有長途作戰、持續作戰、現代化裝備、全天候作戰的森林消防專業隊伍。

(一)望監測系統

新建兩座12米鋼架結構望塔,修繕四座望塔,新建四處塔房,改造塔道48公里,太陽能充電組10組,新建24小時視頻望監測系統。

(二)無線電通訊系統

新購置中繼站4部,背負式中繼臺2部,數字手持對講機150部,基地、車載臺50臺,短波電臺2部,徹底實現無線對講系統由模擬信號向數字信號轉變。

(三)信息指揮系統

新建一處指揮中心包括視頻調度指揮作戰室、值班室、辦公區,建立規范化內業、綜合調度平臺,覆蓋全局的信息、視頻指揮平臺,完善辦公平臺。

(四)防火道路及阻隔系統

加大林內防火公路網建設,新建四級支道205公里、四級岔道50公里,修復改造四級支道75公里,新建橋梁15座、涵洞20個,改造橋梁25座、涵洞25個。開設機耕防火阻隔帶145公里,防火線1000公里。

(五)專業隊伍建設

購置防火運兵車15臺,遠征撲火運兵車2臺,開設防火阻隔工程設備3臺,采購高性能滅火機300臺,全套撲火服500套,野外宿營裝備200套,油鋸、割灌機100臺,全力打造一支現代化裝備具有遠征能力全天候作戰的森林消防專業隊伍。

(六)將數字化物聯網運用到森林防火生態保護中。

采用高清長焦數字監控安裝在山區制高點,利用先進的火災偵測預警系統對數據進行高效的煙火識別分析,平臺對發生火情進行GPS定位,通過3G、4G網絡將信息、數據傳輸到監控指揮中心及多個制定人員手機。同時系統提供最近撲火隊前往火情點的最短路徑、通往現場的主要道路和同性能力、防火隔離帶的位置和隔火能力、趕赴火場的時間等重要信息,項目實施后再逐步對系統進行優化升級,將野生動物保護、林權林政管理、森林病蟲害防治管理等納入這套物聯網系統中。

五、 有害生物防治體系建設

加強病蟲、鼠害防治體系建設與管理,提高專業素質,采用現代化的專業器材和設備,積極展開工作。強化疫情的監測、防治、管理工作。加強相關科研課題的研究,確保森林資源安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無公害率達到 90 %,預測預報準確率達到 88 %,成災率控制在 0.3 %以下,種苗產地檢疫率達到100%。

六、加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

在規劃期內,立足生態系統整體功能建設,重點提高森林覆被率。使郁閉度合理科學增長,提高林分質量,維護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加大珍貴樹種、頻臨滅絕物種的開發,保護培育繁衍力度,修復生物鏈。把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列入經常性工作,設立相關專業工作機構,配備專業工作隊伍,經費列入事業費開資預算。建立健全崗位工作制度。

七、碳匯造林工程建設

在規劃期內,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大力發展營造林事業,為增加森林覆被率,改善生態環境提供有效的保存面積,為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低碳經濟做出應有貢獻。

第七章  推進產業轉型,推動林區經濟快速發展

加快推進林區產業轉型升級,是“十三五”時期的一項重點工作。當前,面對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的新挑戰,要抓住在“保護中發展”的根本,加大改革力度,轉變機制,因地制宜推動產業發展。加快以木材生產向生態產業、非木產業和境外資源開發轉型,促進產業項目建設,推動“產業轉型三年攻堅戰”順利進行,實現產業轉型發展目標,要依托森林資源和生態化優勢大力發展營林產業、林下食品工業、木材加工業、北藥業、畜牧業、旅游業。組建實質性產業集團,加強產品開發。依托“黑森”品牌相互借助大品牌優勢,延長產業鏈,實現規模效益,搶占中國林下經濟品牌優勢地位。2020年全面建成林區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一、科學合理推進營林產業發展

圍繞天保工程二期、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以及中幼齡林森林撫育工作,繼續實施分類經營,以科技為支撐,不斷提高森林覆被率,改善森林資源質量,實現林地生產力最大化。以造林綠化、森林經營等為重點,深化營林機制改革,強化鞏固營林基礎,嚴格管理,創新工作,為森工林區生態建設、產業發展做貢獻。

1、加強森林撫育管理工作

利用好國家對森林撫育重點投資的有利時機,加大森林撫育及低質(效)林改造工作的力度。通過森林撫育與更新造林作業內容,及林木良種、育苗、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物候氣象等服務項目為森林管護責任制賦予新的內涵與外延,使森林經營、森林管護在“天保工程二期”與“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工程建設內容中互為依托、相輔相成,創新森林經營管理新機制。“十三五”期間森林撫育規劃面積75萬畝。其中:幼齡林15萬畝、中齡林60萬畝。森林培育規劃面積5.3萬畝。(補植補造)5萬畝、人工更新造林0.3萬畝。

2、加大經濟林建設步伐,發展壯大三大基地建設

利用林業局無任何污染源,水源充足,空氣新鮮,土壤腐殖質含量符合經濟果林生長需要的有力條件,大面積種植藍莓、紅松兼果林等經濟植物,“十三五”期間擬以招商引資、鼓勵職工投資、合資等方式,規劃營造經濟林面積5000畝。其中;2017-2020年每年規劃藍霉種植面積250畝、紅松果林1000畝。通過經濟林建設,發展壯大五味子種植基地、藍霉基地,紅松采種林基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使區域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壯大林業產業,提高職工群眾的經濟收入。

3、加快種苗基地建設

大古洞管委會育林中心林場,要發揮現有苗圃基地作用。主要產品以針闊葉容器苗、大田移植苗、溫室綠化苗、培育苗為主。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投入、高產出。努力形成管理手段先進、工藝設備精良、科技水平領先、產品質量優良、經濟效益顯著、輻射范圍廣闊、成果作用強的種苗示范基地,“十三五”期平均每年育苗400畝、新播5畝。總產苗量1000萬株,成苗量400萬株。

4、完善六大基礎體系建設

一是良種壯苗保障體系建設,加強母樹林的撫育與管理,積極建立申報良種基地,嚴格種子執法程序,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依法進行種子采集與收購,對外調的種子必須經林木種子站檢驗,對種源不清、劣質的種子不準私自購入,林區使用的林木種子必須具備良種方可進行育苗生產;

二是有害生物防控體系建設,以建設國家級森防標準站為基礎,加強機構隊伍建設、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強化站務管理,充分發揮森防檢疫體系在保護森林資源中的重要作用。加強無公害防治力度,實行防治作業承包責任責,做到防治一塊放心一塊。加強防治作業技術指導確保防治成效,同時要加強檢疫執法,建立起完善的測報網絡,為防治提供科學依據,嚴防有害生物入侵。

三是生態建設氣候安全服務體系建設,把氣候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當做重大的發展和民生工程;把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當做社會安全的龍頭工程;氣象軟件建設逐步提升,完成暴雨、雷電、大風、冰雹、干旱、低溫冷害、雪災、冰凍、大霧、高溫十種主要氣象災害的風險區劃。

四是營林機械化體系建設,逐步形成以機促林,以林養機的局面,保存多層次的技術結構形式,依托國家投入、企業自籌加快對營林機械設備的配備,利用先進的機械設備代替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實行機械化、半機械化、手工工具并舉,人力、畜力、機電動力并存,改變由傳統型向現代科技應用型的轉變。

五是營林道路網暢通體系建設,清河林區已實現了營林道路網絡化,但由于近幾年沒有道路養護費用,部分道路很難暢通,“十三五”期間林業局將爭取資金,全面恢復營林道路,以利于營林生產、森林防火工作的開展。

六是營林生產動態信息體系建設,逐步實現信息網絡化,加強設備設施的投入,建立營林信息網站。

5、實施制度監管機制,強化森林經營綜合成效。

   一是強化營林工作的制度管理,不斷地完善和明確營林行業工作目標、職責,層層簽定責任狀,將具體任務落實到人頭;二是完善包括數量、質量、管理和綜合效益評價在內的考核體系建設;三是對營林生產進行全過程監管,跟蹤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實行按工序驗收制;四是要加強督促檢查,嚴格造林綠化任務檢查驗收制度,確保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五是堅持常年檢查驗收考核制度,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把營林作業質量的好壞與企業經濟指標掛鉤,確保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營林產品。

6、運用科學創新,引領營林事業穩步發展

  積極倡導和踐行同科研院校的聯合,共同創新營林產業發展的體系,繼續宣傳和推廣營林先進應用技術,增加科技投入,鼓勵和表彰科研應用先進單位和個人,有目的和選擇地推廣可靠的優良品種和培育技術,營造在全林區形成熱愛科技、應用科技的良好氛圍。

7、依靠政策保障,確保目標實現

充分利用國家在天保工程期對營林產業基地給予的資金保障及優惠政策,積極對上爭取,力爭取得基礎建設上的資金扶持。同時,引進資金,靠內外合力促進營林產業做大做強。

二、突出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支柱產業

“十三五”期間,加大旅游大項目招商引資,挖掘民俗文化、紅色旅游、產業基地等旅游資源,以《清河林業局旅游總體規劃》為依托,以“一環、兩核、三線、三區”的空間格局(一環:為清河林業局旅游發展環;兩核:為健康城鎮休閑核和森林養生度假核;三線:為西北河旅游線、大古洞旅游線和小古洞旅游線;三區:為山水運動娛樂區、綠色產業觀光區和紅色文化體驗區)來推進旅游產業發展。

1、加強文化內涵,提升產品文化品味。利用清河林區特色的生態文化,提升生態旅游文化品位,形成文化—旅游—產業一個有機的循環體系和產業鏈條。以全面迅猛的宣傳攻勢為先導,以更加有利的扶持政策為支持,以牢固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保障,以權威專家、專業人員的通力合作為動力,以獨一無二的生態環境為品牌,助推我局森林生態旅游產業實現更好更快發展。打造最具潛力的國家級生態旅游風景區。

2、加大力度廣泛進行招商引資,在政策上給予相關扶持,吸納外來資金開發建設,不斷完善基礎服務設施和文化娛樂設施,從而整體提升景區的接待能力。

3、林業局全體職工群眾要樹立整體意識,大局觀念和一盤棋思想,團結一致向前看,向外看。要實現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換,借鑒成熟景區發展思路,以旅游項目的發展帶動全局的其他產業推進。同時以旅游市場為平臺,形成全產業鏈發展的大格局。要在如何把清河旅游產業這一蛋糕做大做強上努力做文章,不能只看著眼前的利益,要看到長遠利益,全局上下形成拳頭效應,走出去,引進來。

4、樹立機遇意識,實施品牌戰略和提升生態休閑養生度假第一品牌,第一目的地旅游形象,贏得旅游市場。

5、爭取國家和省相關政策性扶持,鼓勵職工群眾合理進入旅游產業鏈,融資、集資的方式發展旅游產業。

6、推進旅游標準化建設,不斷提升旅游服務質量。一是要大力推進旅游標準化建設。從規范管理入手,指導旅游企業開展標準化、規范化服務;鼓勵各種形式建設特色旅游飯店、家庭旅館、星級賓館、商服購物中心、以松花江為依托,融資建設松林雪村度假村,做好冬季冰雪旅游等項目;二是要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旅游在職人員培訓和旅游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建設,不斷提高旅游服務質量。 

7、開發設計特色旅游商品。在旅游商品上,開發一些具有我林區代表性的旅游特色商品,同時進一步開發景區旅游紀念品、手工藝術品等旅游商品,以充實旅游文化市場

8、加強宣傳,全方位推介清河林區旅游工作。原始森林公園是我區最具吸引力的景區,為不斷擴大生態原始旅游的影響力,繼續通過報紙、電臺等宣傳媒體,對清河媽媽頂子原始森林、懸羊嶺、檳榔寨、西北河漂流、臥佛嶺、影視城等景區及五味子、藍莓采摘游報道,積極推介以生態旅游為主題的旅游項目。分別策劃制作10分鐘、3分鐘等幾款不同時長的旅游宣傳片及制作旅游宣傳畫冊,對我區旅游工作進行全方面宣傳推介,提高清河林區旅游工作知名度和美譽度。注重生態保護和景觀建設,突出休閑度假、生態養生,彰顯林區城鎮個性,打造健康之城、小康之城,建設“城鎮與林區互動、現代與歷史映襯、山水與人文交融”的中國森林養生地,叫響一江三河、生態清河“的濱水林城品牌。

9、積極籌措各項活動,大力發展旅游事業。充分發揮清河林區綠色生態旅游、五味子及藍莓產業觀光等旅游資源,開展攝影大賽、登山節、漂流節、采摘節等節會活動,推動我區旅游事業的良好發展。

10、“十三五”期間旅游重點工程項目

                                   單位:萬元

項目名稱

建設性質

建設起止年限

建設地點

建設內容及規模

總投資

合計 

 

 

 

 

71340

景區接待中心

擴建

2015-2016

各景區

接待大廳、醫務室、警務室等

800

景區衛星通信網絡

新建

2015-2016

媽媽頂子原始森林

IPvsat(HZG-01型)衛星系統、手機基站

60

自駕游營地

新建

2015-2020

松林林場、東輝林場、建設林場

總面積720畝,建設汽車營區、露營區、休閑娛樂區、干擾隔離景觀帶

3000

景區給排水工程

新建

2015-2017

各景區

給排水系統、污水處理

1000

景區公路

新建

2015-2018

西北河22公里至63公里

硬化路面41公里

2000

停車場

續建

2015-2016

各景區

停車場硬化及車位劃分

500

清河生態養生旅游小鎮

新建

2016-2020

清河局址

古驛站主題酒店、綠色產業園區

10500

茂林怡養小鎮

新建

2016-2020

茂林林場

度假別墅、企業商會、健身中心、水療館

20000

育林養老社區

新建

2016-2021

育林林場

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養老居住區

8000

幻影臥佛

新建

2016-2018

臥佛嶺

電力、光影設備

500

漂流水上樂園

新建

2015-2016

青山林場

水上游樂池、沖浪池、兒童戲水池、別墅休閑服務區等游樂項目。

4000

橫山小筑

新建

2016-2021

橫山林場

居士堂、素齋坊、禪茶室

500

青少年戶外訓練基地

新建

2015-2016

檳榔寨景區

基地設施,包括帳篷、浴室、食堂、人工攀巖墻工程、斷橋,戰壕等訓練設施。

380

新勝紅色文化村

新建

2016-2017

新勝林場

主題抗聯人家

100

松林養生度假村

新建

2017-2022

松林林場、東輝林場、建設林場

游客服務中心、餐廳、養生中心、養生休閑社區、松林林家樂、山地運動場

20000

 

三、全面發展森林食品、醫藥產業、綠色食品加工業、北藥加工業、特色種植養殖業、生態農業

在規劃期間要穩步大發展,搞好全方位多層次的技術培訓,及時提供技術,搞好科技服務,不斷開發新產品,同時搞好精加工。

1、大力提高山野菜、山野果、蜂產品、食用菌等山產品的轉化增值力度,延長精深加工產業鏈條。建設以飲料飲品、保健補品和山特產品為主導的食品產業,培育一批集原料生產、加工制造、銷售一體化的食品龍頭帶動企業。加快森林特色食品開發,重點扶持歐瑞藍莓、宏成蜂業等企業,構建集特色餐飲、旅游、物流服務業為一體的產業集群。到2020年,森林食品產業實現產值9.7億元。

2、北藥開發要按照國家GAP標準搞好省級北藥開發小區,林藥科技園和多品種藥材基地建設,使其形成規模,到2020年達到4萬畝,在現有20多個品種的基地上引種培育栽培優良品種,充分利用久久藥業的人才、技術、資金,把北藥的精深加工做大做強,認真搞好藥廠技術人員培訓和北藥種植栽培技術培訓,充分利用本區資源,爭取最大經濟效益。

3、加強林區農業產業規劃管理工作,農業播種面積穩定在11.5萬畝。全面實現農業科學種田,普及優良品種和先進種植模式,良種普及率達到100%。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逐步實現以種植大戶、農民聯合體和農民專業種植合作社等為主,不斷提高農業專業化水平,力爭到“十三五”末林區各類合作組織達到四十個,最大限度的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做好五味子基地管理工作,保證各項生產作業質量。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工作,逐步對林區農田道路、橋涵、水庫、水渠、排水溝等基礎設施進行完善,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4、立足于豐富的林區資源優勢,在傳統養殖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獨具特色綠色野豬、冷水魚、林蛙、野雞、鹿養殖等產業,并建立五七農場、小古洞、大古洞和西北河溝系養殖小區。

5、加大藍莓、食用菌、萬壽菊基地建設和系列產品精深加工及開發。

6、加大黑龍江虹鱒、金鱒、細鱗冷水魚養殖基地建設,2020年力爭建成黑龍江省最大冷水魚養殖基地。

7、充分利用新上項目實行60%以上返回林業局的財稅激勵政策,將財稅政策融入到招商引資政策中,可根據項目實際適當制定減免賦稅作為招商鼓勵政策,來增加招商引資力度。

四、全面提升林產工業主導產業

2020年林產工業產值達到2.98億元,平均增長速度為8%,主要產量為家具10000套,百葉窗10萬平方米,鉛筆200萬羅,鋁包木門窗型材8000立方米。加強對企業引導,打破淡旺季的規律,將國家的天保政策和林業局的扶持政策宣傳到位,打消企業的顧慮,面對木材停伐不利形勢,著力引進俄羅斯木材資源,來滿足企業對木材的需求。同時深挖潛力,發展提高科技含量的改善產品功能,以家具、鉛筆、百葉窗為龍頭,做到初級產品不出局,引進先進的科技木旋切百葉窗項目,達到吃干榨凈的目標,小型企業要做好技術更新改造,保證木材高效利用

五、積極培育綠色能源新興產業

清河林區發展生物介質能源和風電能源前景廣闊。本規劃期間,將進一步強化綠色能源開發工作,加大力度招商引資,積極發展新興能源。完善“十二五“規劃新興能源產業,完成后期籌建工作,爭取在”十三五“期間完成建設任務。

六、礦產資源開采加工業

本區硅石、碳巖等礦藏貯量較大,極富開采價值,十三五期間,將聯合國內具有資質的專業公司,共同開發。對碳、涂料加工廠進行改建論證,增加產能,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為林區小城鎮建設服務。

第八章 加快生態小城鎮建設 推動城鄉一體化

 “十三五”期間清河林業局將加大林區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載體功能;對社會公益性養老、醫療、教育等設施進行重點扶持和重點建設;把“三供兩治”工作納入重要議事議程,全方位進行綜合治理,徹底消滅污染源和改善居住環境,解決“民生”問題。

1、中心小學改擴建項目

目前中心小學位于中央大街北側,教學樓臨街建設,后院為操場,并未形成封閉式教學,嚴重影響學生聽課環境,影響整體教學質量。擬新16000平方米的運動場及藍、足、排球場,建圍墻、大門等附屬設施。購置學生課桌椅1200套和教師辦公桌椅130套,購置常規教學儀器設備、進行“三通工程”信息化建設。項目總投資800萬元,擬申請中央投資800萬元。

2、職工醫院改擴建項目

由于職工醫院住院樓年久失修,出現電路老化,給排水系統存在跑、滴、漏等現象;部分醫療器械老化影響病情檢查結果與治療效果;醫院院內休閑廣場陳舊,供熱管線年久失修影響供熱溫度,不能為住院病人提供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不利于病人休養。

規劃期將申請職工醫院改擴建項目,擬維修、改造職工醫院住院樓內基礎設施包括消防、電路、給水、排水;維修、更換老化醫療設備、器材;拆除新建醫院院內休閑廣場;拆除重建醫院供熱管線等建設。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擬申請中央投資1500萬元。

3、垃圾治理場建設項目

清河林業局目前無垃圾處理廠,全局的固體垃圾均有物業清理堆放在局址北部的一片空地中,垃圾屬于自然堆放,無任何處理,堆放場地目前已經飽和。

規劃期將申請垃圾處理項目,日處理能力為40噸,新建垃圾處理廠一座。項目總投資3500萬元,擬申請中央投資3100萬元。

4、安全飲水工程

規劃期將在山上10個林場新建安全飲水工程,新建10眼深水井,60公里供水管線,申請項目資金1100萬。

5、局址排水改建工程

規劃期將申請局址排水改建工程用于解決城鎮排水難題。項目擬重點針對排水系統薄弱地區進行整體設計,在該地區新建排水管網。拆除重建嚴重老化的排水管網。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申請中央投資1500萬元。

6、臨湖生態小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項目

臨湖生態小區(別墅區)總占地面積5.2萬平方米,目前建筑主體工程已完工,但小區配套設施尚未建設。由于森工全面停閥,林業局已無力承擔小區配套設施建設,故申請中央投資建設臨湖生態小區基礎設施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小區內道路、綠化、園藝,小區給排水、供熱、供電等。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申請中央投資2000萬元。

8、供電改造

規劃期間改擴建和新建便電臺、供電線路鋪設等,項目總投資400萬元,申請中央投資400萬元。

9、局、場址道路改造

規劃期新建和改造道路4000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720萬元,申請中央投資720萬元。

第九章 推進體制機制改革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和《黑龍江省國有重點林區條例》,深化國有林區改革,健全國有林區管理體制,加快國有林區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步伐, 以培育保護森林資源為基本任務,以建設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完善的生態主導型經濟體系、高效的社會事務管理體系,促進經濟發展、社會文明和諧與人民生活富裕為主要目標。以“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為內容,實施林區行政管理與企業運行相分離,建立適應國有林區發展、責權利相統一的新型國有林區管理體制。為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加快林區生態資源保護,推進清河林區加快建設小康社會步伐,把清河林區建設成為生態優良、經濟繁榮、生活富裕、城鎮優美、社會文明和諧的新型林區提供生態保障。

按照“林區森林資源管理和社會管理兩項行政職能與企業經營管理職能相分離”改革思路,建立新型的國有林區管理局、經營所(管護站)行政管理體系,組建國有林區森林經營公司和公共事業服務公司企業運行體系。在“職能、機構、人員、資產、費用、核算”上實現“政企分開”和“政事分開”。

成立清河國有林區管理局,主要職能是充分發揮國有林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的主體,承擔建設生態文明、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職責。國有林區管理局既代表國家依法履行森林資源管理職能,又代表省委省政府履行《黑龍江省國有重點林區條例》賦予的縣級人民政府社會行政管理職能。主要行使的職權包括:貫徹實施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對國有重點林區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等方面的重大問題作出決策;制定和實施社會經濟發展、資源配置、產業和分配等各項政策,調整國有重點林區經濟結構;負責國有重點林區內的林業及其生態建設,承擔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利用和監督管理責任。組織開展濕地保護、野生動物植物資源保護、林木種苗管理、森林防火、造林綠化、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的建設管理等工作;培育和完善市場體系,加強市場監督管理;落實國家和省下達的各項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擬訂并組織實施國有林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依法負責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和保值增值工作;負責國有重點林區內各項社會事務的管理,維護社會秩序,保護國有財產和公民的合法財產,保障公民依法享有的權利;負責國有林區的行政執法工作,查處國有林區范圍內違反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行為;按照管理權限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工作人員。

成立國有林區經營所(管護站),依法履行森林資源管理和鄉鎮級社會行政管理職能,行政上隸屬清河國有林區管理局。隨著國家和省的生態移民、撤并林場所政策調整,10個管護站將逐步由森林資源管理和社會行政管理“雙重”職能過渡為森林資源管理職能(行政級別為正科級參公單位)。經營所(管護站)下設管護隊,負責森林資源管護。

組建國有林區森林經營公司,按照“政企分開”原則,對現已剝離出來的林業經營公司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森工林區改革的要求進行規范和完善,組建森林經營公司,注冊為獨立法人。主要負責林區森林資源培育、森林食品、種養殖業、北藥業、森林旅游業、清潔能源業等生態主導型產業的建設和發展。公司依法享有國有森林資源使用權,其生產經營等活動接受國有林區管理部門的監督。公司隸屬清河國有林區管理局,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內部機構根據經營情況自行設置,成立生產經營隊,內設生產經營小隊,分別設置在每個經營所和管護站,隸屬森林經營公司營林分公司管理,負責各項林業生產經營工作,并參與全局區域內生產經營活動和市場竟爭。

組建林區公共事業服務公司,按照“政事分開”的原則,在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的前提下,對林區已經實行企業化經營的供水、供熱、物業、有線電視等經營類事業單位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成為法人獨立、管理規范的公共事業服務公司。工作責任是在保障公共基礎職能的前提下,運用自身資源,進行科學合理整合,自主創新,實現企業化的經營模式,以為社會提供有償服務獲得收入,通過差別化的服務產品進行成本補償,增強造血功能,提高競爭力,參與社會競爭,從單純由“政府撥付經費收支”向“核定收支、定額補貼、超支不補、結余留用”的管理模式轉變,并逐步過渡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企業管理模式。

在職能、機構、人員安排上,按照區域管理職能,本著精簡、效能、統籌、漸進的原則,從林區實際出發,調整精簡現有機構數量、人員編制。著眼現實、兼顧長遠、精干高效;機構設置一步到位、職能和隸屬關系理順一步到位;人員編制先易后難,定崗、定編、定人分步進行;本著待遇不變、收入不減的原則,逐步把編制落實到人頭,在規劃期內完成清河國有林區管理局改革。

第四篇  保障篇

第十章 基礎支撐保護體系建設

一、 林業科技能力建設

培育高新技術產業集群,重點推進北藥開發、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新能源、新型建材等高新技術領域的技術創新,重點優勢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高。社會科技全面進步,加快推進醫療衛生、體育保健、公共安全、災害預防、食品安全等領域的科技進步。實施新品種科技示范工程。發展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優質高效的林木、中藥材、果蔬、水產新品種,加快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實施新技術科技示范工程。提高科技整體水平。重點引進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膜技術、低溫貯存等關鍵技術,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實施林副產品深加工科技示范工程。大力發展以五味子、藍莓、萬壽菊、食用菌等林副產品為資源的深加工項目,完善“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實施生態林業科技示范工程。發展垃圾和污水資源化利用技術,大力推廣環保型肥料和農藥。發展以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和生態功能恢復為主的生態林業技術。

二、人才建設

1、強化提升黨政管理人才水平

對黨政領導隊伍實行綜合素質高水準配置,提升林業黨政管理隊伍的整體文化素質和專業能力,尤其要強化其形勢敏感度和政策領會與貫徹能力。按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原則要求,以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為核心,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努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黨政管理隊伍。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樹立注重品行、科學發展、崇尚實干、重視基層、鼓勵創新、群眾公認的用人導向。到2020年對100%的黨政管理崗位的人員進行系統輪訓,使其能夠熟練把握政策,深入理解行業專業知識。到2020年使黨政領導的專業對口率達到80%,管理人員專業對口率達到90%以上。

2、大力開發生態保護領域人才

目前林區生態保護工作飛速發展,天保工程面積和公益林管護面積已全部覆蓋,龐大的生態工程管理人員、科技人員和管護人員,已逐步成為林區從業人員的主體。大力強化隊伍能力建設,已成為保證生態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的迫切任務。“十三五”期間將不斷進行專項業務培訓和系統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考核,使100%的管護人員具備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使100%的管護人員持證上崗。

3、重點培育區域特色林區產業經營骨干人才

“十三五”期間,重點扶持發展林區具有比較經濟優勢的特色林農業、林下多種經營等林業產業發展,引進培養林區發展多元化、復合型經濟人才。如:北藥加工、保健飲品、生態旅游、農業開發、山特山副產品加工(五味子、藍莓、萬壽菊、食用菌等)。

4、持續加強有害生物防控、野生動植物保護與開發人才培養

林區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的宣傳、預防以及災害處置工作要求緊迫。“十三五”期間將不斷進行專項業務培訓和系統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考核,到2020年實現森防專業人員到位率達到100%;使資源林政執法隊伍培訓率達到100%,持證上崗率達到100%,有效保護森林資源。

三、依法治林

強化依法治林工作。高度重視并積極研究“企規”、“廠法”。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認真落實政令紀規。加強法律、法規的宣傳和教育。深入開展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管理制度的調研和論證。繼續抓好林區綜合行政復議工作。

四、信息化建設

通過實施四大計劃、八項工程,推進信息應用向貼近公眾需求的領域集中,向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服務。

1、構建新型的產業互聯網

在現有網絡的基礎上,整合現有的信息網絡資源,提升網絡功能,建設全區電子政務、商務內外網平臺,以數據庫建設為核心,以信息資源整合為突破口,建設人口基礎、法人單位、空間地理、宏觀經濟等基礎數據庫、專題數據庫和信息資源目錄與交換體系。健全信息共享長效機制,擴大網上辦事的業務范圍,重點開展政務公開、行政許可以及信息查詢等網上服務。推動政務公共服務延伸到社區,構建便捷、高效的 “一站式”服務體系。

2、建設“天眼”工程

通過在主要入山口、防火塔、城鎮重要部位安裝攝像裝置,并對視頻資源進行網絡化管理,統一監控,資料實現實時保存、實進調用,形成覆蓋全區的重要管理部位、社會公共部位的“天眼工程”監控體系。

第十一章 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一、加強林區基礎教育及醫療衛生建設

(一)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林區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十三五”期間,要按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在全局高水平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基礎上,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使全局職工干部接受教育的水平達到全國中等以上;加快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的步伐,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建立職工終身教育基地;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基本形成職前和職后相銜接、相溝通的體現終身教育特點的現代社會教育體系。

“十三五”期間,我區教育工作重點:

以調整改善辦學條件為重點,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根據教育事業發展要求,進一步完善辦學設施,計劃在“十三五”期內:

1)更新改造中心小學教學樓及附屬設施,總投資800萬元。其中:國投800萬元。

2)認真貫徹推進素質教育的有關規定,動員全林區社會力量 ,積極支持實施素質教育。

3)結合我區經濟建設和改革發展實際,大力開展職業教育。加強職工學校建設,為搞好全行業培訓奠定基礎。按全局《關于森工企業職工學校規范化建設標準》,開展對企業職工教育工作的檢查評估,進一步推動職工學校規范化建設。切實發揮職工學校多功能作用,大力開展以崗位培訓為重點的全行業培訓、以繼續教育為重點的成人教育。同時,加強業務指導和工作檢查,形成全方位的成人教育培訓網絡。堅持培訓與使用相結合的方向和行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的原則;堅持按需培訓、講究實效的原則,不斷深化職工教育改革,進一步提高職工教育的經濟、社會效益。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奠定基礎。 認真實施好師德建設、師資培訓、教師隊伍管理和跨世紀校領導班子建設等四項工程。

5)加大對教育的投入 。認真貫徹《教育法》和省《義務教育投入條例》,確保林區教育經費有較大增長。

6)實施三項重點改革:一是完善教育管理體制。完善“以局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下的工作機制,發揮教育行政部門宏觀統籌功能,改革各類教育管理體制,健全與現代學校制度相適應的教育內部管理體制,增強教育發展活力。二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按照以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堅持知行統一開發綜合實踐課程,樹立系統培養觀念推進中小學有機銜接,著力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三是改革教育評價制度。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試就近入學,深入推進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健全學校教育質量評價和監測體系,探索學生發展多元評價方式,完善教師考核評價機制,完善教育督導評估制度,完善發展性增量評價制度,導向教育發展。

(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2020年,逐步建立覆蓋林區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使全體居民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服務質量、服務效率和群眾滿意度顯著提高,使個人就醫費用負擔明顯減輕。地區間衛生資源配置和人群間健康狀況差異不斷縮小,基本實現全體人民病有所醫,人均預期壽命在2020年基礎上提高1歲。加大醫療設備的投入,人才的培訓和管理,使我局醫療衛生事業穩步發展。一是加強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重點做好食品安全(包括餐飲、飲用水衛生)、職業衛生、精神衛生、血液安全、慢性病防控、衛生應急等。二是加強醫療服務管理。全面推進醫師定期考核,規范醫療執業行為。三是加強醫藥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和醫學科技發展。

(三)加強計劃生育管理

2020年末,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45%以內,出生嬰兒性別趨向正常;育齡群眾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務,普遍開展避孕節育措施的“知情選擇”,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觀念和生育文化,逐步建立調控有力、管理有效、政策法規完備的計劃生育保障體系和工作機制。

二、大力發展生態文化建設

“十三五”規劃期間通過生態教育、生態宣傳、生態文化傳播等多種形式,提高全民生態文化素質和生態文明意識。逐步建立崇尚自然的精神準則、文化修養和道德標準,引領和規范人們的行為,推進生態文化廣泛傳播,提高文化軟實力,努力建設林區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

(一)培育生態文明價值體系。把生態文明宣傳教育融入林區生態文化教育全過程,提升生態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大力弘揚“森工精神”,引導職工群眾牢固樹立創業、創新、創優的精神理念和價值追求,推動林區形成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文明發展模式,樹立勤儉節約、綠色出行、理性消費的生態文明道德。

(二)建設生態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把生態文化教育作為森工生態文明建設的長遠大計,納入林區教育、終生教育的全過程。加強對林區黨政機關生態文化培訓,樹立領導干部綠色執政理念和生態政績觀。促進林區生態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推動企業發展方式轉變,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之路。大力發展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完善原始森林公園、懸羊嶺登山、西北河漂流、檳榔寨抗聯遺址、響河自然保護區、五味子和藍莓基地等一批生態文化示范基地教育功能。推進國家、省生態城鎮、生態文明教育示范基地、示范區(點)創建活動。

    (三)加強生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依托林區資源優勢,加快林區生態文化園區、生態文化展覽館、生態文化休閑廣場等建設,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特色鮮明、類型豐富的生態場館體系。進一步完善林區文化體育活動中心等城市標志性文化設施,建設林區展覽館和圖書館,強化文化宮和老年活動中心綜合服務功能,抓好學校圖書室和閱覽室配套建設。林區圖書館達到藏書10萬冊以上;加強中心林場、農場和社區綜合文化站(圖書室)建設。到2017年,基層圖書室達到藏書1萬冊以上,實現100%中心林場和社區有綜合文化站,并有相應的圖書閱覽室、文化活動室等必要的文體活動設施,使綜合文化站真正成為基層文化活動的重要陣地。

(四)發展林區生態文化產業。優化林區生態文化產業布局,加快產業基地規劃和建設,發展生態文化產業集群,提高生態文化產業規模化、專業化水平。推動生態文化與休閑娛樂、健康養生、體育健身等相融合,提高產業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充分挖掘林區文化資源、歷史人文資源,打造以自然山水、生態民俗為主題的生態文化精品,促進文化資源向文化產業發展。利用數字、網絡等高新技術和現代生產方式,改造傳統的文化創作、生產和傳播模式,延伸文化產業鏈,提升文化產品競爭力。基本形成網絡文化業、演藝娛樂業、文化旅游業等文化產業體系。做好文化企業的引進工作,發展各類文化中介機構。支持民間資本組建多元化的民間文化產業集團。

(五)全面繁榮林區文化事業。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利用節假日、雙休日和重大慶典,開展各種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大獎賽、“送文藝”到基層等活動。大力推進林場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廣場文化。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基本形成適應全面建設林區小康社會的生態文化建設新格局;推出一批展示時代風貌,體現清河特色的文化品牌。以文學創作為主線,充分發揮林區文聯協會作用,力爭在歌曲、戲劇、小品、美術、攝影、報告文學等創作上推出一批省級或國家級水平的優秀作品;加強全民健身群眾體育組織建設,構建城鄉均衡、條塊結合的林區群眾體育組織網絡體系。進一步完善以文化體育活動中心為主的林區體育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各種球類、棋類、游泳、環城等群眾健身和體育比賽,充分利用公園、廣場、社區、林場等休閑場所開展體育舞蹈、太極、健身氣功、健身秧歌等居民喜聞樂見的晨晚練活動。切實抓好在校學生的體育教學和組織學生開展廣播體操、眼保健操等體育活動。學校每年舉辦一次田徑運動會,林區每三年舉辦一次全區性體育運動會。

(六)加強林區廣播電視事業。逐步更新和延伸有線電視主干線,按國家和省廣電局的要求,加強數字網絡建設,提高有線電視傳輸質量,推動有線數字電視城鄉一體化發展;爭取資金新建林區廣播電視大樓,逐步更新采、編播設備,不斷豐富林區電視節目。

(七)建強林區文化工作者隊伍。樹立科學的文化人才觀,制訂文化人才發展規劃。突出抓好文化創作、文化管理和文化創新“三支人才隊伍”建設。優化群眾文化隊伍結構,加快培養高素質的群眾文化管理干部和群眾文化專業骨干,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隊伍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完善文化人才培養引進工作制度。通過市場手段,以文化產業和公益性文化項目為載體,采取團隊集體引進、核心人才帶動引進、項目開發引進等多種方式引進高層次文化人才和優秀專業人才;突出抓好文化單位業務人員的繼續教育。到2020年,全區文化館、圖書館、展覽館和綜合文化站等文化單位的業務人員80%以上達到大學專科以上學歷,重點培養一批專業和業余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文博等方面的人才,特別是優秀的編導、表演和文化管理人才,不斷優化文化人才隊伍結構,提升文化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

(八)加強林區文化市場管理。建立健全文化市場管理機構和稽查隊伍,形成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多方聯動、依法行政的文化市場管理網絡,不斷完善文化市場管理制度,促進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娛樂區與生活區分開設置的原則,整合網吧和各類歌舞廳,建設規范化娛樂場所經營行為。

 

第十二章  民生體系建設

一、擴大就業再就業

本規劃期間,是清河林區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只有經濟持續發展,才有可能解決民生問題。要下大力氣開發新的資源,新的產業,建設更多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才能保證因木材減少,停止“主伐”而轉移的部分勞力有業可就。

一是繼續開發好山上種植、養殖基地建設。力爭增加綠色環保等新品種,同時鼓勵擴大再生產

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組建企業集團。“十三五”規劃期間,制訂更加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吸納社會資金、大財團資金投資清河林區建設,力爭年度引資額保證在5000萬元以上。

三是大力發展民營、自營經濟。改變擇業觀念。鼓勵自由職業、自辦企業。

四是進一步加強轉崗失業人員職業培訓工作。十三五期間積極做好下崗、轉崗失業人員職業培訓工作是工作中的重點,根據林區實際情況開展各種技能培訓,力爭使所有轉崗失業人員掌握一門過硬的技能。

五是加大對創業工作的支持力度。通過發放小額貸款基金、創業項目補貼、創業實體場地租賃費補貼等政策扶持職工自主創業。

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一)養老保險

1、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保護勞動者養老保障權益,規范養老保險參保繳費行為,加大基本養老保險征繳力度,努力做到應保盡保,應收盡收。

2、加大勞動保障監察、社會保險稽核力度。督促應參保單位及其從業人員依法參保繳費。強化領取基本養老金資格認證工作,特別是做好異地居住人員的認證工作,完成離退休人員社保卡指紋數據采集、認證工作,堵塞支出漏洞,確保基金安全。加大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力度,切實推進專項資金監督管理系統建設和實現網上監督管理,有效維護社會保險基金和各項資金安全。

3、依法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重點對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簡稱靈活就業人員),引導和鼓勵他們積極參保。社保經辦機構要為參保人員開辟綠色通道,提高辦事效率。

4、逐步形成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在完善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基礎上,鼓勵開展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

(二)失業保險

1、全面貫徹落實《失業保險條例》,完善失業保險制度。依法擴大失業保險覆蓋面,把符合規定的職工全部納入覆蓋范圍。強化失業保險費征繳,增加基金收入,增強基金承受能力。

2、加強失業保險的管理服務工作。管好用好基金,規范基金支出,切實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

3、發揮失業保險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功能,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用于失業人員職業培訓、職工介紹補貼的使用效益,幫助失業人員盡快實現就業。

(三)醫療保險

認真執行有關醫療保險方面的各項規章制度,貫徹落實《清河林業局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實施方案》和有關配套文件,做到醫療保險工作的規范化運行,穩步擴大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制定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政策。開設定點藥店10個,方便參保人員購藥。通過建立合理的醫療費用分擔機制和競爭機制,實現用比較廉價的費用提供比較優質的醫療服務。

建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完善企業職工大額醫療費用補助、特殊病門診管理辦法;探索建立社會醫療救助制度。

加強基本醫療保險管理,提高社會化管理服務水平。完善基本醫療保險用藥、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管理辦法,保證職工合理的就醫用藥需要。加強和完善醫療保險費用支出管理,強化基金監管,保證醫療保險基金收支平衡,完善醫療保險信息統計制度。

(四)工傷保險

進一步完善工傷保險政策,加強工傷預防工作,深入推進以職業康復為重點的工傷康復工作,預防工傷和職業病的發生,努力讓更多工傷職工重返工作崗位。建立規范的企業職工工傷保險制度,穩步擴大覆蓋面,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加強工傷保險基金管理,探索建立工傷保險與事故預防、職業康復相結合的機制。

(五)生育保險

進一步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認真貫徹落實《黑龍江省森工林區職工生育保險實施辦法》,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加強生育保險基金管理,不斷提高城鎮女職工生育保險參保率。形成覆蓋城鄉婦女的生育保障體系。以職工生育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為依托,完善城鄉生育保障體系,覆蓋所有城鄉婦女。切實保障女職工享受生育保險待遇。

(六)實施“金保工程”,提高現代化管理服務水平

建立統一的數據中心,為社會保險事業協同辦理搭建統一的平臺;要逐步實現數據中心功能的發展,從網絡的管理中心(網絡中心)逐步過渡到數據的集散中心(數據中心),最后成為決策的支持中心(信息中心)。要借助統一的數據中心、統一的技術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和資源共享,形成各個業務間緊密銜接、協同作戰的工作機制。要將業務模式的轉變與金保工程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建立一個既適合信息化管理,又符合勞動保障業務發展要求的業務模式,將金保工程的建設過程,轉化為依靠先進的信息技術,不斷創新體制和機制的過程。同時,要充分利用流程優化的成果,借助科學、規范的業務流程,促進業務系統的整合,提升信息化水平。

第十三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的領導,確保實現規劃目標

加強黨的領導是我們實現發展目標的根本保證。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實現規劃目標擺上黨委和管委會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和改進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堅持常抓不懈,長期奮戰,抓出成效。切實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推進生態文明。

二、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

對規劃的主要指標,實行任期目標管理,嚴格考核,嚴格獎懲。黨委組織部門和紀檢監察機關要把責任制的落實情況作為干部政績考核、選擇任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

三、強化執法監督

建立完備的生態體系和較為發達的產業體系是規劃的重要內容,發展林業是我們的生存之基。要深化林業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強林政、森林公安、森林檢疫等林業執法隊伍建設。加大林業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森林、野生動植物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林業執法和行政許可監督體系建設,強化內部監督和層級監督,規范林業執法行為,全面推進依法治林。

四、政策建議

建議國家完善和制定商品林管理、濕地保護、森林公園管理、林業工程管理、森林防火資金使用管理,以及森林資源轉讓和資產化管理等法規規章,盡快建立林業法律服務體系,加強林業普法宣傳教育,維護管理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一)建議投入天保工程資金按市場變化調整。資金預算應按工程階段的變化及工資和物價水平變化,對投資標準和總體投資水平做適當調整。森工企業的社會保險資金應隨著人員工資的增長即使調整。

(二)深化森林分類經營改革。國有林區重點生態公益林林地納入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范圍。明確提出各級政府都應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并加大中央財政補償范圍,擴大補償對象。

(三)建議國家加大對林區基礎設施投入。林業局建設之初,由于建設指導思想偏差,形成了“現生產、后生活”的指導原則,再加上國家投資先天不足,長期以來林區基礎設施投資欠賬大,生活生產設施相對落后,盡管“十二五”期間國家加大了這方面的投資力度,但與需要還有較大差距。“十三五”時期建議國家增加對林區的基礎設施投

 
聯系我們
  黑龍江省森工總局主辦   黑龍江省森工總局政務公開辦公室承辦  備案序號:05002205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文昌街66號   郵政編碼:150001
  黑龍江省森工總局信息中心提供技術支持   郵箱:sengongzwgk@126.com
1分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