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介紹 政務動態 公告信息 領導講話 重要講話 統計信息 發展規劃 法律法規 規范性文件 部門文件 人事信息 重點工作
人事信息 重點工作 行政執法 科普宣傳 參政議政 工作流程 工作規則 其他信息 辦事指南 大事記 建設規劃 招標公告
當前位置:首頁  -> 發展規劃
迎春林業局改革發展轉型規劃
2017-11-28

迎春林業局改革發展轉型規劃

 

2017-2019年)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兩次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和《黑龍江省國有重點林區條例》,推進國有林區深化改革、強化管理、產業轉型、加快發展,按照總局2016年第四次局長辦公會要求,結合迎春林業局實際,編制此規劃。

一、機遇與挑戰

(一)林區改革發展的現實基礎

1.地域現狀。迎春林業局地處黑龍江省東部,完達山南麓、三江平原南部、烏蘇里江畔,屬寒溫帶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夏季短促,秋季降溫急劇),土壤以暗棕壤為主(世界三大肥沃寒地黑土帶之一,PH值為5-7,偏酸性),河流屬于黑龍江水系烏蘇里江流域區(河流總流長165公里,平均寬度10米,年平均流量約7億立方米),低山丘陵地貌(地勢東高西低,平均坡度為8.3度,平均海拔150250米),施業區總面積216928公頃,地跨“一市兩縣”(分布在虎林市面積為26969公頃、寶清縣71429公頃、饒河縣118539公頃),呈三島嶼狀分布,與七大國營農場、兩個地方林場毗鄰,與鄉鎮村屯連隊混居面積達31509公頃,局址位于虎林市迎春鎮。

2.森林資源現狀。森林覆蓋率65.2%。林業用地面積144735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141452公頃;非林業用地面積72193公頃,其中:江河湖泊面積786公頃,濕地面積827公頃,規劃造林地面積67420公頃,道路面積804公頃。活立木總蓄積為15 283 759立方米,其中:天然林蓄積15121641立方米;人工林蓄積2526885立方米。

3.產業發展現狀。社會總產值67837萬元,一、二、三產業產值分別為35411萬元、11442萬元、20984萬元;營林產值2747萬元;林產工業產值760萬元;種植養殖業產值31201萬元;森林食品產值1600萬元;北藥產值576萬元;森林旅游產值1930萬元;其它產業產值23864萬元。產業集聚效應初顯,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建成占地120的糧食儲運加工物流園區,建成跨鐵路鋼架大庫33600,完成迎春糧貿公司年加工2萬噸雜糧生產加工項目。建成占地規模6.5特大型蜂產品加工企業。招商引資北京萬里利達糧食倉儲項目、雙平糧貿倉儲項目和大米加工生產線,現已投建二期工程。全局6萬畝林業用土地通過了中綠華夏有機認證,大豆、玉米、白瓜子等農產品通過了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日本JAS有機農產品標準認證、歐盟良好農業誰和全球良好農業認證。

4、人力資源現狀。林區總人口58295人、19280戶,其中:山上林業人口4405人、2091戶。全局在崗職工2918人(其中山上職工1064人),平均年齡47歲,在崗職工年均工資35502元。離退休職工2446人。現有各類工程技術人員899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93人、中級職稱310人;具有大專學歷712人,大學及以上學歷364人。現有黨政群團機關管理部門41個,基層單位37個,其中:林場11個,農場6個。黨委直屬3個基層黨委、34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318人。

(二)林區改革發展面臨的機遇

1.全面深化改革的機遇。森工改革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注的龍江三大改革之一,也是省委省政府強力推進的重點改革任務。中央6號文件為森工保生存、卸包袱、求發展、推改革做出了頂層設計,省委省政府給予改革支持,《黑龍江省國有重點林區條例》提供了政策支撐。

2.產業轉型發展的機遇。國家實施天保工程延續政策、新一輪支持東北振興政策,以及省委省政府實施《關于推進國有林區轉型發展若干意見》、《黑龍江省林業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把森工納入全省“五大規劃”發展戰略和“龍江絲路帶”建設,為全面停伐后林區產業轉型、民生改善提供了普惠性政策支撐。總局對森工的產業進行了全面布局,為林區抓產業、上項目指明了方向。

3.林區內部存在的機遇。停伐倒逼林區改革、轉型發展,我局糧食儲運加工園區的規模效應、“迎春黑蜂”產品的品牌效應逐步凸顯,為加快產業轉型奠定了基礎。廣大干部職工群眾經受了木材全面停伐、主業轉型的嚴峻考驗,在政策導向下形成了“不得不改、不得不轉,早改早受益、早改先發展”的思想共識,鍛煉出一只勇于擔當的干部群體,一支善打硬仗的職工隊伍,推進改革發展的大勢已經形成。

(三)林區改革發展面臨的挑戰

1.舊的體制和管理模式的影響。循規守舊的思想尤為嚴重,思想僵化保守,對改革“不想改、不敢改、不會改”,等待觀望、沒有緊迫感和憂患意識,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信息化、市場化時代的能力不夠。

2.開放式林業的體制機制不健全。跨行政區域配置資源不足,條塊分割,封閉運行,林區享受改革發展紅利、“三農”政策、稅收分成等普惠率不高。

3.林區基礎設施薄弱。建局投資先天不足,林區防火道路、林場職工住房、交通、通訊、水電網絡整體落后,局址地區電網改造、給排水系統等城鎮建設資金缺口大。職工平均收入低于全省社會平均工資,特別是退休人員(包括一次性安置退休人員)、“五七工”、“家屬工”養老金工資標準低,現有養老醫療保障程度不高,難以滿足就醫需要。在崗職工年齡普遍較大,技能單一,轉崗分流壓力大。

二、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統領,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四八四三”發展戰略,以生態優先、以人為本為導向,以全面推進改革發展為主線,積極推進政企、政事、管辦分開,建立有利于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有利于改善生態和民生、有利于增強林業發展活力的國有林區新體制,加快林區經濟轉型,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堅持改善民生,保障職工群眾生活,奮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生態優先、保護資源。以維護和提高森林資源生態功能作為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健全森林資源監管體制,創新資源管護方式,實行最嚴格的林地和林木資源管理制度,堅決守住林地和森林、濕地、植被、物種四條生態保護紅線,充分彰顯森工國有重點林區在生態建設上的主體地位。

2.堅持全面改革、分類施策。采取漸進式改革路徑,理清政事企職能定位,積極推進政事企分開,剝離社會管理和半社會職能,加快林區所辦企業改制改革,推動林區“職能垂直管理、社會融入地方、經濟融入市場”,實現森林資源增質、產業轉型增效、林區社會和諧穩定。

3.堅持轉型發展、產業攻堅。強化資源市場化配置,優化產業布局,打造好糧食儲運加工、迎春黑蜂、奶牛養殖三大優勢產業項目,實現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萬家、萬家齊致富。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重點抓好種植、養殖、北藥、食用菌等基地建設,鼓勵引導職工群眾發展看得見、摸得著、見效快、風險小的致富項目。推進科技創新、招商引資、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工作,打好打勝“產業轉型攻堅戰”。

4.堅持以人為本、改善民生。改善林區基礎設施狀況,積極爭取政策、通過產業轉型效應,保障職工基本生活,持續增進林區民生福祉,維護林區社會和諧穩定。按照“行業爭取一塊、政府投入一塊”改善林區基礎設施狀況。同時“以時間換空間”和“以人為本,確保穩定”的原則妥善安置富余職工,不采取強制性買斷方式,不搞一次性下崗分流,確保職工“轉崗不下崗、轉型不減收”。

(三)發展目標

1.實現森林面積持續增長、蓄積量持續提高的“雙增”目標。森林碳匯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有效增強,森林資源質量和生態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2.徹底理順政府與企業等各方關系,實現政企、政事、管辦分開,林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得到進一步強化,森林資源管護和監管體系更加完善,形成完備的森林資源管理體系、社會管理體系和適應產業轉型發展的企業公司體系。

3.林區經濟社會發展融入地方,林區基礎設施和生存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職工群眾基本生活條件得到保障,林區與周邊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到2020年全面步入小康社會。

三、改革發展的重點任務

(一)全面深化重點國有林區體制改革

1.建立健全森林資源管理體系。建立國有重點林區森林資源管理機構,在現有負責森林資源管理隊伍的基礎上,將森林資源管理權和森林資源經營權分離,實行事業化管理,依法負責森林、濕地、野生動植物資源和自然保護區管理、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

創新森林資源管護機制。根據森林分布特點,針對不同區域地段的生產季節,科學合理布局管護站點,在局址設立森林資源管護總站,林場設立區域站,農場設立中心站(點),設立21個基礎站,采取網格式森林資源管護形式進行布局。

創新森林資源監管體制。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森林資源產權制度,建立健全林地保護制度、森林保護制度、森林經營制度、濕地保護制度、自然保護區制度、監督制度和考核制度。

2.建立健全社會管理體系。建立林區社會管理機構,優化配置具有政府行政職能的機構,剝離企業經營性業務,依據《黑龍江省國有重點林區條例》,承接政府職能,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建立合作共建機構,與市、縣(市)人民政府建立區域合作共建機制,協商規劃建設和管理中的重大問題,實現優勢互利,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局址和中心林場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設立居民委員會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居民自治。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使社區管理責、權、利相統一,打造林區社會管理平臺,提升社會管理水平。

3.建立健全產業轉型發展的企業體系。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市場營銷,提升品牌效益,一切按市場規模運作,在林區社會管理機構(當地人民政府)領導下,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盡量做到去行政化,跨區域配置資源。

建立多元投資主體的企業集團,無論是營林、采伐、加工、服務等企業,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同等待遇,有進有退。

企業經營方式由出資人自主決定,采取獨資、控股、參股、轉讓股權或其他方式經營。

(二)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鮮明、集約高效、生態環保”的原則,積極推動以蜂產業和糧食倉儲物流業為重點的產業集群建設,培育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完善產業鏈協作配套體系,發揮資源優勢和比較優勢,形成分工合理的產業發展格局。

1.做大做強糧食倉儲和物流產業

在農貿公司的基礎上拓展糧食儲存規模和糧食加工業,繼續與萬里利達進行合作、合資、融股工作。

積極推進倉儲物流業,糧食加工與儲運項目:占地面積24.9萬平方米,糧食烘干能力3萬噸,倉儲能力15萬噸,物流運輸能力120萬噸,雜糧加工廠生產能力5000噸。

在建和擬開發建設轉產項目。迎春糧食儲運有限責任公司120萬噸倉儲設施項目,設計倉容120萬噸及配套附屬設施,總投資67615.63萬元,截止目前完成投資30000萬元,可安置就業360余人。

2.加快發展多種經營產業

1)在種植業上,鼓勵職工利用好林業局“有機認證和綠色認證”這張優勢“王牌”,在北部地區大力發展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南部地區發展豆類等雜糧種植,探索發展新的經濟業態,把地緣和資源優勢快速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經濟實力。深入實施支農惠農政策,每年對農田基本建設投資。  

2)在養殖業上,林業局將制定更優惠扶持政策,全力幫助林區職工群眾發展黑蜂等林下養殖業。迎春林業局北部7個林場地處饒河東北黑蜂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是中國乃至亞洲唯一的國家級蜂種保護區,區內生態環境良好,蜜源植物豐富,三面環山一面環水,具有得天獨厚的良好自然屏障隔離條件,大部分地貌仍然保持原始狀態,以此打造以探蜜之旅為主題的蜜蜂文化體驗旅游,

3)抓住林業經濟轉型發展的機遇,推進養豬項目,按照總局統一部署落實養豬計劃;推進與匯源集團合作,建設萬頭養牛基地,解決部分下崗職工就業。

4)加快培育北藥產業。以龍頭醫藥企業需求為導向,穩步擴大人參、刺五加、五味子、菟絲子等品種種植和改培面積,提高“單品種規模化”水平,做大“森林百草園”,壯大北藥基地。

5)秸稈利用項目。通過秸稈利用減少秸稈焚燒,秸稈纖維素制漿替代木材,秸稈木質素造肥應用減少化肥用量,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俱佳。利用我局農作物秸稈產量大、分布廣的特點,建設秸稈利用項目。稻草纖維制品生產、秸稈新能源生產環保清潔燃油、秸稈固化環保燃料等項目,有利于緩解資源約束,減輕環境壓力,是改善環境質量的有效途徑。發展、推廣“秸稈利用項目”既可提高農民收入,又可增加就業,還可增加財政稅收水平。

6)飼料加工項目,以青貯玉米為原料,利用生產和加工發酵飼料生產技術,生產高活菌無抗生素用飼料,為林業局發展萬頭養豬和養牛項目提供充足飼料,滿足規模化養殖的需要。

7)生活垃圾處理和有機肥項目。建設有機肥工廠,將養殖業牲畜排泄物和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防止農業資源污染,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3.加快發展森林生態農業旅游業

1)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迎春林業局先后建成了黑蜂國際文化館、迎春林業局局史館、八里溝森林生態旅游區等旅游景點,構建起以八里溝森林生態園為主體,精心打造生態農業精品旅游。加大各森林生態旅游景區建設力度,提升建設檔次和服務質量,堅持高層次旅游開發、深度開發,力爭打造形成吸引力強的森林旅游王牌產品

2)建設生態農業觀光游項目,建設集生態、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農業旅游區。以生態修復和休閑設施建設、改善和優化林地生態環境為主,以向陽農場為中心,輻射永豐、光明等地。利用青山碧水的自然環境,計劃建設森林公園、生態園、良種科技示范園、綠色農業觀光帶、葡萄園、釣魚園、蔬菜采摘園、藍梅園等,吸引周邊游客來這里生態觀光、農事體驗、品嘗特色美食。

4.加快發展營林苗木產業

以苗圃為基礎,主攻經營事項,一是種苗花卉的培育與商品的供給和城市園林工程;二是森林資源的培育和管護;三是林下產品的開發經營;四是林產工業項目和境外林木產品的經營。

5.加大礦產資源開發

迎春林業局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煤、鐵、金、石灰石等,煤炭資源位于東風林場施業區內,多年前由寶清縣礦產局開發利用,現已處于停產狀態。鐵礦資源位于尖山林場施業區內,1971年由八五二農場進行開發,經過多年開發利用,現已進入開發末期。

為了有效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切實維護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益,加強林業局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管理,協調解決由礦業活動引發的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促進全局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在今后的礦產開發中我們要堅持依法治礦、依法辦礦原則,加大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監督、管理力度,在資源開采過程中以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原則,培養關于礦業方面的人才,積極發展礦產資源深度開發利用。

四、 改革發展轉型路徑

(一)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內生動力

1.推進機關機構改革。按照“政企政事分開、各負其責”、“行政職能整體轉移、經營職能走向市場、公益服務職能面向社會”、“人隨事走、費隨事轉”的原則,對存續法理基礎缺失,職能萎縮,機構編制規模不合理,偏離公益目標,“事業”“市場”兩頭占,以及越位、錯位、缺位等機構,進行結構性調整、撤銷、剝離、規范。

2.推進基層機構改革。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在清理規范基礎上,按照社會功能科學劃分單位類別。

林場掛國有森林資源管理機構和社區管理委員會兩塊牌子,按從事公益服務事業單位管理。

農場設為森林資源管護站,設立管護站點和居民委員會,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為國有林管理機構購買服務,實現林地管護和管理。

3.推進機構和編制改革。按照先搭好“三個框架”,即:社會管理、資源管理和公司管理的要求,根據各單位的性質進行分離與合并,組成三大框架。然后再根據上級文件規定,進行機構編制的制訂,最后出臺辦法。

(二)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引領發展方向

1.優化產業布局。按照“林業經濟林中發展,林區工業林外發展”、“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場”的產業布局,山上北部7個林(農)場以黑蜂養殖、南部10個林(農)場以食用菌、山野菜采集、野豬養殖、肉牛養殖、有機訂單農業、北藥為發展主攻方向,山下以糧食儲運加工物流、蜂產品加工項目建設為突破口,打造“林緣、林下、林中、林上”的立體森林產業發展模式,實現保護培育與利用協調發展、和諧共贏,逐步構成富有特色、比較完整的綠色食品產業體系、林區經濟轉型發展的支柱產業。

2.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加快食用菌、漿果、堅果和山野菜等基地發展,壯大森林食品產業基地。突出差異化,加快野豬、肉牛、林蛙、蟾蜍等基地建設,壯大特色養殖基地。以龍頭醫藥企業需求為導向,穩步擴大人參、刺五加、五味子、菟絲子等品種種植和改培面積,提高“單品種規模化”水平,做大“森林百草園”,壯大北藥基地。根據市場需求,大力發展綠化苗木、園林苗木和用材林、經濟林苗木,壯大苗木花卉基地。發揮資源生態優勢,促進林地產業融合發展。

3.加快生態農業發展。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合理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生態高效農業,搭建專業合作組織平臺,培養經紀人隊伍,提高訂單種植主動權,形成產加銷一體化新格局。

4.加快工業園區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托公路、鐵路等交通樞紐,發展壯大糧食倉儲物流加工業和黑蜂產品系列、山野菜、食用菌、堅果等森林食品產業的工業園區。

5推進科技推廣應用。大力推進科技機制體制創新,積極研發探索科技新成果,重點在蜂產品加工、糧食儲運加工、森林食品、北藥、苗木培育、林產品加工、良種繁育等領域尋求科技產業化突破口。

 6.實施品牌戰略。充分發揮林區綠色、有機、原生態特色優勢,加強品牌培育、整合、管理和保護,吸引實力雄厚工商資本進入,引進全國乃至世界知名品牌,重點打造“迎春黑蜂”中國高端蜂產品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三)強化創新驅動,轉變發展方式

1.深入開展清產核資工作,建立適應改革發展的管理制度。通過資產核查、整章建制,在管理制度設計上突出法治林區建設要求,分為依法治林、依法行政、依法治企三大方面,創新管理手段。在依法治林上,建立健全國有森林資源管理機構各項運行機制和制度;在依法行政上,突出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這個核心,推進“放管服”改革,減少管制,優化流程,提高效率,提高公務服務能力和水平,為企業和職工群眾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在依法治企上,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考核體系,建立健全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企業經營管理機制,完善經營者激勵機制,激發國有林區轉型發展活力。

2.創新經營機制,做大做強林區轉型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整合、資產重組、股份制改造為手段,以資本為紐帶,通過企業兼并重組,促進企業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經營。做大做強轉型產業企業,提升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積極推動各類社會資本參與林區企業改制,提高林區發展活力。

3.培育林業新型經營主體,增強轉型發展活力。堅持資源有價、使用有償,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凡能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實現的要向社會購買。

  4.創新人才激勵機制,為轉型發展提供智力支撐。通過各種形式,積極搭建高層次人才與林區基層對接、合作共贏的平臺。

(四)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實力

要高度重視重大項目建設,把重大項目建設擺在經濟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認真謀劃、引進、實施一批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具有示范帶動作用和深遠影響的重大項目,加大力度,加快推進,為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積蓄力量。要充分發揮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和產業集聚效應,帶動本地相關產業的發展,盡快形成產業集群,提升產業層次。

1.充分利用我局國字號糧食企業資質,積極爭取國家糧食倉儲物流項目和資金,繼續與北京萬里利達合作推進糧食倉儲二期項目,與雙平糧貿公司合作推進二期倉儲項目和大米加工生產線建設,不斷擴大糧食倉儲能力、提高就業率,提升糧食綜合產能和效益。

2在加快項目建設過程中做好引資、引智工作。推動糧貿公司、蜂產品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法人治理結構,在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進行運作和發展壯大。

3.優化發展環境,加強對簽約項目的跟蹤推進,切實提高履約率、開工率和資金到位率。引進大項目實行跨區域設定,打破管理區域界限,實行資源市場化配置。推進萬頭養豬基地和萬頭養牛基地建設,培育壯大養殖業,配置飼料加工業。

4.積極運作后續項目,增強發展的后勁,發展生物質能源和低碳環保業,促進企業盡快做大做強,發揮規模效益。

5.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切實保護好我們的黑土地。

(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發展條件

加強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森林火險預警監測系統二期工程,加強森林防火通訊與信息指揮體系建設,實現火場到前指的語音通信平均覆蓋率達到95%以上。加強林火阻隔體系建設,建成生物防火林帶30公里,維修改建防火公路500公里。增強重點火險區裝備、物資儲備建設,增強重點區域的保護力量。

加強基層管護站點建設,提升高新技術手段和現代交通工具的裝備應用,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管護效率,確保管護效果。

建設林業有害生物預警體系、檢疫御災體系、應急防控體系,全面提高防控能力。

推進棚戶區(危舊房)改造,完成局址200戶棚改項目和二委高層棚改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結合林區改革和林場撤并整合,積極推進深山遠山職工搬遷,同時充分考慮職工生產生活需求,尊重職工意愿,合理布局職工搬遷安置地。積極爭取落實棚戶區改造住房稅費減免優惠政策,林場撤并搬遷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參照執行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政策。制定完善棚改貨幣化安置實施辦法,打通棚改回遷安置房和存量商品房通道,努力使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達到50%以上。

強化局址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按照《森工(省級)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參考標準》要求,加強社活區動室建設和防災減災設施建設。

加快林區道路、飲水、供電、生活垃圾轉運站、文化體育設施、物業市政設施、內部局域網絡建設,改善林區生產生活條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局黨政主要領導為組長、主管領導為副組長、局有關部門為成員的國有林區改革發展領導小組,發揮改革發展穩定的責任主體作用,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和若干推進小組,統一組織、協調、指導,科學謀劃,明確任務,落實政策,完善措施,做到思想認識、組織落實、領導責任、工作推進“四到位”,確保改革發展工作按時間節點保質保量完成。

(二)落實工作責任。領導小組辦公室和若干推進小組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能分工,優先辦理改革發展的各項工作。實行改革發展穩定工作目標責任制,建立“上下聯動、左右協調、全員參與”的工作責任推進機制,領導小組對改革發展工作實行督查督辦制度,對各推進小組簽訂改革發展目標責任書,全程跟蹤。堅持問題導向,以解決問題為標尺,定期召開成員部門和單位負責人碰頭會,協調解決改革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采取周匯報、月調度、季總結、不定期抽查的方式,緊盯任務指標和時間節點不放松。同時,將各部門、各單位改革發展完成情況納入年度考核,實行“一票否決”。

(三)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對已有項目增資擴股的關注力度,積極幫助、服務企業發展壯大,在盡快形成產業規模的同時,進一步挖掘投資潛能,在擴大引資規模的同時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吸引更多的企業來林區投資,引進外部戰略投資者,加快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展壯大,鼓勵各類社會主體投資林區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公益事業建設。

(四)爭取政策扶持。領導小組各成員部門和單位要在研通研透政策的基礎上,樹立積極爭取政策的緊迫意識,全力爭取天保工程延續政策、改革支撐政策、產業設計政策、職能強化政策、整合發展政策、金融債務化解政策等,前瞻性的做好項目儲備,制定出規劃和可研,推進各項扶持政策在林區落地生根,產生效益。加強林地合作,樹立包容合作意識,積極利用各種合作交流平臺,爭取地方政府在稅費返成、扶持“三農”等優惠政策,在產業共融、城鄉一體化建設等方面實現互利共贏。

(五)改革步驟。2018年底前實現掛牌(迎春重點國有林管理局);2019年底前基本實現內部政企、政事、管辦分開;2020年全面完成政企、政事、管辦分開,2020年末將森林資源管理與社會管理職能完全分開,徹底完成總體改革進程。

 
聯系我們
  黑龍江省森工總局主辦   黑龍江省森工總局政務公開辦公室承辦  備案序號:05002205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文昌街66號   郵政編碼:150001
  黑龍江省森工總局信息中心提供技術支持   郵箱:sengongzwgk@126.com
1分快3